生物醫學領域中,生物材料的進步是解決復雜醫學問題的基石。隨著生物材料越來越復雜,它們對外界刺激的響應也越來越靈敏。多種新型的智能生物材料順勢而生。智能生物材料會對環境pH、溫度、光等變化進行響應,在外界刺激下會產生一些可以觀察到的性質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形狀、溶解度、表面特性和自組裝或溶膠-凝膠轉變能力的改變。熱凝膠是一種對體溫范圍內的溫度變化作出響應的材料。熱敏性是熱凝膠材料的一個獨特特性。在25℃條件下,熱凝膠材料是液態的,被稱作溶膠;在37℃(人體溫度)條件下,經溶膠-凝膠轉變,形成固體凝膠。熱凝膠已經被用于許多用途,包括藥物傳遞、基因傳遞和組織工程支架。其中,藥物先在溶膠狀態下與高分子溶液混合,然后在室溫下注射,進入體內后形成凝膠,從而將治療分子包裹到凝膠中,實現藥物遞送。這已經成為一種微創給藥的有效方式。其中,常研究的熱凝膠材料是嵌段共聚物,它們為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近日,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Xian Jun Loh教授課題組的綜述文章“Biodegradable Thermogelling Polymers”總結了生物可降解熱凝膠高分子的最新進展。
首先,該綜述以聚乳酸-聚乙二醇(PLGA-PEG)熱凝膠共聚物為切入點,介紹了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包括二嵌段、三嵌段、多嵌段、星形嵌段共聚物結構。
接著,該綜述總結了熱凝膠的藥物釋放行為、生物可降解性、表面侵蝕、本體溶蝕、酶促降解、體內降解過程。本文指出熱凝膠降解速率對于藥物擔載等應用十分重要。作者凝練出影響熱凝膠降解速率的因素:材料的組成、膠束封裝、成鍵類型和親疏水鏈的比例。
最后,作者著眼于實際應用,闡述了熱凝膠高分子材料與其他給藥方式相比的優勢和不足,并對熱凝膠高分子材料如何有效遞送胰島素、蛋白質藥物和抗癌藥物等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以期為糖尿病、青光眼和癌癥等疾病的治療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并提出藥物在體內的暴釋機理和應對策略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相關綜述文章在線發表于Small Methods (DOI: 10.1002/smtd.2018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