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能源領域旗艦期刊《能源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0+)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肖麗副教授/莊林教授課題組關于CO2電化學轉化的最新研究進展。
將CO2轉化為液態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學品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研究領域,其中電化學方法是最被看好的途徑,因為電化學可以直接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不過,電化學CO2還原這項技術的前景一直存在爭議,有研究者擔心CO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低(約40 mmol/L),會限制此技術的工業應用規模。突破CO2溶解度限制須借助氣體擴散電極,特別是采用聚合物電解質(polymer electrolyte)代替傳統的液態電解質。然而,由于缺乏適用的高性能堿性聚合物電解質(APE),目前多數CO2電解器不得不采用流動電解液的設計。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肖麗副教授、莊林教授課題組在堿性聚電解質燃料電池(APEFC)方面開展了近二十年的研究,近年來在材料、催化和器件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Nature Commun. 2019, 10, 1506;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442)。同時,他們積極探索將高性能APE應用于CO2電解器,終于取得重要突破。基于APE的CO2電解器工作在溫和條件下(室溫至90℃),采用純水操作,無須加入任何液態電解質。在60℃下,該電解器的電流密度高達500 mA/cm2 @ 3 V,與工業水電解的電流密度相當,而且CO2轉化為CO的法拉第效率達90%。
這是一項極具工業應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形象地講,使用一節鋰離子電池,便可實現CO2的工業級轉化。這一進展也將徹底打消工業界對CO2電化學轉化技術的顧慮,同時由于工作條件溫和(無須高溫高壓),技術成本可大幅降低。下一個研究目標是將CO2深度轉化為乙烯,以擺脫石油依賴。
本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尹征磊和彭漢青,他們分別致力于CO2電解器和高性能APE的研究。
全文鏈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EE/C9EE01204D
- 華工朱偉/中南林科大林親錄 AM:雙重改性益生菌解鎖“超級細胞工廠”“特洛伊木馬” 之力-精準調節腸道菌群助力攻克潰瘍性結腸炎 2025-06-09
- 中國人民大學賀泳霖等 Small:可噴涂超分子丙二醇凝膠 2025-05-15
- 湖北工大黃以萬/李學鋒 Small:非電中性兩性聚電解質水凝膠強韌化研究 2025-04-29
- 華南理工殷盼超教授 Small:復合質子交換膜賦能高溫氫燃料電池 2025-05-27
- 華南理工大學殷盼超團隊 Angew:基于金屬氧簇-聚合物的高功率密度氫燃料電池無氟質子交換膜 2024-01-26
- 過程工程所莊永兵等Macromolecules:聚酰亞胺材料用作無濕度環境寬溫域范圍(30-160°C)運行的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