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文引用數看我國科技創新力
2008-12-03 來源:科學時報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綜合國力有了極大提高,科技事業也有了長足進展。作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的產出標志之一,我國科技論文的發表數量20余年來也一直快速上升。2006年我國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已達17.2萬多篇,僅次于美國,為世界第二。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判斷一篇論文的內在價值及其創新力,該論文發表后被他人引用的次數是重要指標。全球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領域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Thomson Reuters(湯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就用這些量化數據來預測諾貝爾科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得主。2002年以來,在它所統計的各學科引文桂冠者中,有12位獲得了諾貝爾獎。
湯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的產品“基本科學指標”會定期公布最新統計和分析的,來自全世界近150個國家和地區在最近10年和加2個月、加4個月、加6個月、加8個月、加10個月內發表的科技論文總量、所有論文總的被引用次數以及每篇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2008年11月初,基本科學指標公布了147個國家和地區從1998年1月1日到2008年8月31日(即10年8個月)的統計數據,加上以前我們收錄的數據,可以看到近10余年來,我國在國際上發表的科技論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數在穩步上升。而且,科技論文總的被引用次數的上升速度,超過了所發表的科技論文數的上升速度。這表明我國的科技創新力在穩步提高,也證明了我國科技界正在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只有科技創新力提升,才能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后勁。表一列出了這些數據。
表一 基本科學指標今年11月的中國數據
發表論文的時間段 被收錄論文總數 論文被引總次數 篇均引用次數
1992.1.1~2002.6.30(10年6個月) 193691 494157 2.55
1997.1.1~2007.6.30(10年6個月) 445466 1718847 3.86
1997.1.1~2007.10.31(10年10個月) 493851 2042288 4.14
1998.1.1~2008.8.31(10年8個月) 573486 2646085 4.61
在2002年6月30日的數據中,印度的篇均引用次數是2.80,俄羅斯是2.60,均超過我國的2.55。到今年11月初的數據中,印度是4.59,俄羅斯是4.10,均低于我國的4.61。這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我國的科技創新力在上升。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的科技創新力同科技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基礎研究領域。為便于比較,表二列出了基本科學指標今年11月公布的從1998年1月1日到2008年8月31日的10年8個月中,收錄論文總數超過10萬篇的22個國家和地區的總論文數和篇均論文被引用次數。
表二 科技論文總數前22名排位(1998.1.1~2008.8.31)
名次 國家或地區 論文總數 篇均引用次數 名次 國家或地區 論文總數 篇均引用次數
1 美國 2959661 14.28 12 印度 237364 4.59
2 英國 838089 11.74 13 荷蘭 231682 13.59
3 日本 796807 9.04 14 韓國 218077 5.76
4 德國 766146 11.47 15 瑞典 174418 12.94
5 中國 573486 4.61 16 瑞士 168527 14.85
6 法國 548279 10.82 17 巴西 157860 5.58
7 加拿大 414248 11.68 18 臺灣 144807 5.72
8 意大利 394428 10.25 19 波蘭 131646 5.82
9 西班牙 292146 8.91 20 比利時 125520 11.64
10 俄羅斯 276801 4.10 21 土耳其 111749 4.01
11 澳大利亞 267134 10.42 22 以色列 109637 11.04
從表二的數據可以看到,科技發達國家的篇均引用次數絕大多數都在10以上。有些國家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不是很多,但篇均引用次數很高,超過11,像瑞士、瑞典和以色列。在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的篇均引用次數不到10。
在22個分學科統計數據中,我國有個別領域的篇均引用次數很高。分子生物學基因學的篇均引用次數為9.41,在所統計的10年8個月中,該領域共發表科技論文7310篇,總的被他人引用次數為68756。
今年11月初,溫家寶總理在視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時說:“要進一步夯實我國的科學基礎,大力加強基礎和前沿研究,推動我國已有相當優勢的學科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毕嘈盼覀冎灰诟鱾方面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對科學研究,尤其是對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不斷增加,我國的科技創新力一定會進一步上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蔚藍)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