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界面是一受到廣泛關注的研究領域。這是由于(1)自然界中的許多物理化學過程發(fā)生于液液界面(如細胞膜)處;(2)液液界面為納米粒子自組裝、電化學反應等提供了一簡易有效的平臺。對于納米粒子在液液界面的自組裝,其粒子大小、形狀、與配體相互作用強弱、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強弱是決定自組裝微觀結構和組裝動力學的關鍵因素。理解這些因素對微觀結構和組裝動力學的影響對進一步調控和優(yōu)化自組裝過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對液液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以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和各種基于X射線、中子散射的方法為主。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分辨率較低,一般為幾百納米;各種基于X射線和中子散射的倒易空間方法一般僅能得到微觀結構的統(tǒng)計平均結果,而不能得到局部的結構信息。此外,如何表征液液界面處的力學行為一直是該領域的一大挑戰(zhàn)。
原子力顯微鏡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由于其高空間分辨率、靈活多樣的操作模式與操作環(huán)境、多參數多功能掃描等優(yōu)勢,使其在聚合物結構與性能的研究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王東教授課題組最近以纖維素納米晶(CNC)為模型粒子并將其分散于水中,同時與溶解在甲苯中的胺基封端聚苯乙烯(PS-NH2)相互作用,通過調節(jié)水相的pH值以調控CNC與PS-NH2靜電相互作用的強弱,以AFM原位研究CNC在油水界面的自組裝微觀結構與力學響應(如圖1所示)。
圖1. 原子力顯微鏡原位研究納米粒子在油水界面的自組裝微觀結構與力學響應示意圖
研究表明CNC與PS-NH2相互作用的強弱是決定CNC在油水界面形成緊密堆積或松散堆積的關鍵因素、并決定了在有收縮外力作用時自組裝是形成褶皺還是形成垂直于油水界面排列取向的結構。該工作解決了納米粒子在液液界面處自組裝的局部結構難以表征的難題,揭示了納米粒子與聚合物配體相互作用的強弱對自組裝微觀結構及其力學性能的影響,同時提供了一種可表征納米粒子間相互作用大小的定量表征方法。相關結果發(fā)表在 ACS Macro Lett. 2019, 8, 512?518 上。
該工作的第一完成人為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生武雪菲,通訊作者為王東教授。
- 華南師大張振 Small:纖維素納米晶穩(wěn)定液態(tài)金屬Pickering乳液用作光熱、導電直寫墨水 2025-04-25
- 華南師大張振 JMCA:MXene和纖維素納米晶共穩(wěn)定皮克林乳液的構筑及其在光熱相變材料微膠囊的應用 2025-03-19
- 青科大烏皓/段詠欣/張建明Macromolecule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纖維素納米晶在聚乳酸對映體共混物中選擇性成核機制研究 2025-03-05
- 暨南大學寧印教授 Angew:單晶顆粒內部微觀結構的空間調控 2025-05-05
- 東華大學劉庚鑫團隊 Macromolecules:軟納米粒子熔體流變揭示解纏結的原理和極限 2025-04-17
- 浙江大學周民團隊《Adv. Sci.》:吸入式納米粒子誘導細菌銅死亡用于感染性肺炎治療 2025-02-27
- 東北林業(yè)大學劉守新教授團隊 Small:乙醇介導的膠束自組裝實現具有單晶形態(tài)和可調孔結構的有序介孔炭 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