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人造器官再現奇跡,打印出一顆會跳動的心
2019-08-06 來源:學術經緯
就在不久前,編輯介紹了3D打印器官的一項重磅突破:科學家們造出了包含血管和氣道、會“呼吸”的迷你人工肺。該研究登上了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封面。
而在最新一期《科學》上,生物工程學家們再次突破生物材料的技術障礙,帶來一項“激動人心”的新成果。
▲生物打印技術模擬肺組織和復制人類心臟結構,讓復雜的“人造器官”正在變成現實(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創新的3D生物打印技術,以膠原蛋白為材料,制造出具有更高分辨率、圖案可以更復雜的人體器官組織支架。“這種史無前例的方法,使組織工程學領域向3D打印全尺寸成人心臟又邁進了一步。”研究機構的新聞介紹。膠原蛋白是一種十分理想的生物材料。因為這類蛋白質本身就是人體主要的結構蛋白,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它們有足夠的機械強度,為細胞和組織成分提供結構空間。Andrew Hudson博士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一作,用他的話說,“人體幾乎每個組織都由膠原蛋白構成”。
▲該研究的負責人Adam Feinberg教授(圖片來源:卡耐基梅隆大學)
如何讓膠原蛋白保持完整的組織形狀,還要達到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為此,Adam Feinberg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技術,他們將其命名為“新鮮”(FRESH),全稱是“懸浮水凝膠的自由可逆式嵌入”(Freeform Reversible Embedding of Suspended Hydrogels)技術。
▲用膠原蛋白和細胞兩種生物墨水打印出人工心室(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Feinberg教授總結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能用細胞和膠原蛋白打印出心臟的零件,把它們做成真正具有功能的部件,比如心臟瓣膜或跳動的心室。”
有了這樣一種技術,不僅可以用膠原蛋白打印大尺寸的人體器官,研究人員認為,像纖維蛋白、透明質酸、藻酸鹽等各種軟性生物材料,都可以作為生物墨水用于3D打印。“FRESH技術為組織工程提供了一個適應性強大的平臺。”研究人員介紹。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哈佛大學研發人造心臟部件 以便更準確地測試新的治療方法 2018-07-27
- 永久性全人造心臟即將“服役” 2017-01-17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