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薄膜電容因其超快的充放電速度、極高的功率密度、高工作電壓、低損耗等特點,成為重要的功率型儲能器件,在智能配網儲能、直流輸電、新能源汽車交直流變換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功率型電力電子設備運行負荷的不斷增加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薄膜電容的運行溫度將不斷升高。開發高儲能密度、高儲能效率、高運行溫度的有機薄膜電容對于進一步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圍繞上述需求,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盡管在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過受制于成本、加工性和穩定可靠性等因素,開發的高性能薄膜電容材料往往難以實現工業化應用。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永紅教授課題組從最常見的易加工、低成本的電介質材料環氧樹脂出發,通過研究環氧樹脂分子結構特征、宏觀電場下極化機制及高溫儲能性能三者的影響作用機制,創新設計了非對稱聚醚胺-脂環胺分子鏈結構,并基于目前工業應用最廣泛的雙酚A型環氧樹脂合成了耐高溫柔性環氧薄膜。該薄膜不僅成本低廉、耐熱性能和機械性能優異,同時具備優異的儲能性能。環氧薄膜在工作場強550 MV/m、儲能效率90%下的儲能密度達到了9.12 J/cm3,是目前已知純聚合物薄膜在相同電場和儲能效率下的儲能密度最大值。經過充放電循環測試,證明該材料不僅能夠在120℃下長期穩定運行,還具備優異的擊穿自愈性能,確保其在工業應用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該研究工作以《非對稱脂環胺-聚醚胺分子鏈結構提高高溫聚合物薄膜電容的儲能密度》(Asymmetric alicyclic amine-polyether amine molecular chain structure for improved energy storage density of high-temperature crosslinked polymer capacitor)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化學工程領域頂級期刊《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實時影響因子10.06),該工作第一完成單位為西安交通大學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陳思宇為第一作者,孟國棟副教授、肖冰教授、吳廣磊教授和成永紅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等多個項目的支持。
- 北科大查俊偉教授團隊 Adv. Mater.:高溫儲能聚酰亞胺電介質雙重擊穿自愈機制 2024-10-16
- 湘潭大學陳盛團隊《Adv. Funct. Mater.》:基于P型半導體聚合物填料構建物理交聯和電子-空穴對提升高溫儲能 2023-11-14
- 清華大學李琦課題組《Nat. Commun.》: 高分子結構單元定制組裝策略實現250℃極耐溫介電儲能 2023-04-28
- 浙大伍廣朋教授課題組 Chem. Mater. : 無鹵環氧樹脂解決半導體封裝腐蝕難題 2025-05-05
- 西工大顏紅俠教授團隊 Small:利用超支化聚硼磷酸酯制備具有超高韌性和防火安全性的透明環氧樹脂 2025-05-04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 Angew:廢棄環氧樹脂及其復合材料的高效全回收 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