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智能仿生中心吳新宇和徐天添研究團隊合作,研發出受章魚啟發的多功能微型軟體機器人,集成多模態運動、可控變形、光學偽裝、可視化感知環境等功能于一體,極大提升了軟體機器人在復雜限域空間內運動與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研究成果以"Reconfiguration, Camouflage and Color-shifting for Bioinspired Adaptive Hydrogel-based Millirobots"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影響因子:15.621)。 杜學敏研究員、崔歡慶助理研究員、徐天添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杜學敏研究員與吳新宇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深圳先進院為唯一通訊單位。
自然界中存在多種動植物能夠動態地改變自身的形貌、外觀、尺寸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或躲避天敵。受自然界啟發,研究者們開始模仿動植物的功能來構筑仿生軟體機器人來執行特定的任務。然而,已有報道的微型軟體機器人由于機器人結構設計及材質選擇限制,導致大多微型軟體機器人欠缺自適應特性,極大限制其應用。
圖1 多功能微型軟體機器人的構筑及其多模態運動、變形、偽裝、變色等多功能
基于杜學敏研究團隊前期在智能變形與變色材料的研究基礎(Research, 2019, 2019, 6398296; Matter, 2019, 1, 626; Adv. Mater. 2017, 29, 1702231;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801027; J. Mater. Chem. A, 2018, 6, 24748;Adv. Mater. Technol., 2017, 2, 1700120),研究團隊通過仿生章魚,創新性地提出分段式結構設計:將磁響應釹鐵硼顆粒僅設計在溫敏性水凝膠的頭部,作為驅動單元;將反蛋白石多孔結構設計在透明的溫敏水凝膠的尾部,作為功能單元。通過實時調控磁場方向與頻率,微型軟體機器人展現出爬行、滾動、擺動、螺旋性推進等多模態運動,能夠精準地穿梭通過2 mm高的隧道,及450 μm寬的狹窄通道;與此同時,在遇到孔洞尺寸比機器人自身尺寸還小時,微型軟體機器人在光熱作用下甚至可以縮小至原身體尺寸的35%,進而自由穿過小于自身尺寸的狹窄空間;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水凝膠的高透明性,從而使得微型軟體機器人在復雜環境里具有優異的光學偽裝功能,而且當環境溫度變化時,反蛋白石多孔結構的尾部還能通過顏色變化實時感知周邊環境溫度變化。這種集成智能材料的微型軟體機器人不僅為新一代軟體微型機器人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融合材料智能特性與機器人運動功能有望拓展在生物醫學、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應用。
該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廣東省、深圳市等科技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1909202
- 寧波材料所趙文杰、嚴明龍 Small:污損抑制/阻抗與自我更新協同的可降解有機硅水凝膠涂層 2025-05-10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西安交大成一龍/初大可團隊 AFM:Tempo功能化不對稱功能水凝膠用于組織/器官損傷修復 2025-05-07
- 北卡州立尹杰團隊 Adv. Sci.:受空軌啟發的環狀光驅動器 2025-04-30
- 西工大張軍亮/顧軍渭教授團隊 Adv. Sci.:多功能環氧樹脂研究最新進展 2024-11-24
- UCLA賀曦敏教授 Nat. Mater.:超高功率輸出光驅動振蕩器助力多功能軟體機器人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