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間,加工成本低、質輕、性柔的有機光伏(OPV)電池快速發展,能量轉換效率(PCE)已經超過了16%,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是,這些結果通常是在采用旋涂方式制備的小面積OPV電池(小于0.1 cm2)中實現的。當使用溶液涂布法制備大面積電池時,由于溶劑揮發過程的顯著改變,OPV材料將形成更大的聚集體,導致光伏活性層中發生較嚴重的相分離。因此,領域內亟待發展適用于大面積溶液涂布法制備的高效率OPV電池。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侯劍輝研究員團隊通過受體材料結構優化,將OPV電池的PCE提升到17%,且該電池具有優異的大面積制備特性。
該團隊通過適當的分子優化方法,設計并合成了非富勒烯受體BTP-4Cl-X(X = 8, 12或16)。實驗顯示,BTP-4Cl-12具有平衡的溶解性和聚集特性。
BTP-4Cl-X的分子結構
更進一步,該團隊將BTP-4Cl系列受體材料與前期工作中發展的聚合物給體材料PBDB-TF共混,并分別利用旋涂法和刮刀涂布法制備OPV電池。
旋涂法(a)和刮刀涂布法(b)的成膜過程
結果,通過旋涂法制備的小面積(0.09 cm2)電池實現了高達17%的能量轉換效率;使用刮刀涂布法制備的1 cm2電池仍然能夠實現15.5%的PCE。這些結果均是目前OPV電池領域的突出結果。
器件在不同加工條件下的能量轉換效率(PCE)
該團隊還與西安交通大學馬偉教授團隊合作,對薄膜的形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刮刀涂布法制備的BTP-4Cl-12電池,具有良好的相分離形貌,有利于載流子傳輸和抑制電荷復合。
不同加工條件下電池薄膜的AFM相圖
這項工作對開發可大面積制備的高效OPV電池具有重要意義,以“17% efficiency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with superior processability”為題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姚惠峰博士為論文通訊作者,崔勇博士為第一作者。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EM:控制第三組分分布實現高性能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0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蔡平、華南理工大學薛啟帆 AFM:溶液加工的厚度不敏感陰極中間層在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2025-01-08
- 鄭州大學孫晨凱課題組 ACS Nano:低成本聚合物給體PTQ16-10實現19.52%效率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4-12-31
- 南科大何鳳教授課題組《ACS Mater. Lett.》:主鏈調控增強溶液聚集優化纖維狀網絡形貌實現高效的氯介導聚合物給體 2023-08-18
- 江西師范大學陳義旺/廖勛凡團隊《Adv. Mater.》:三元聚合和區域異構化策略構建高效三元聚合物給體材料 2023-05-01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FM:揭示準平面異質結全聚合物光伏電池形貌演變機制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