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
2009-03-23 來源:中國教育報
由此,我想到了中山大學,“善待學生”是我們的核心理念之一,這一理念,我在去年本科教學評估的校長報告中也作過描述。我認為,“善待學生”的理念如果體現在目標層面,就是我們要培養具有領袖氣質的文明的現代人,他們知禮、誠信、勤奮、陽光,敢于超越、勇于擔當,并具有職業準備。這樣的目標,讓我們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對他們的一生負責,這是“善待學生”這一理念更為深層的內涵。總之,強調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強調大學與國家、社會的緊密聯系,強調關注民生,強調培養富于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學生,是中山大學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這個學術共同體的價值追求。
學校及學校的各個院系凝練發展方向、制訂目標的過程,應該也是一個讓教授們深度參與、進一步凝聚人心的過程,因為學術共同體的成員——學者之間的和諧與共識,正是大學賴以長遠良性發展的關鍵之一。
學者應該以學術作為生存方式
一個真正的學者,學術就是他的生存方式,如果一所大學里沒有這樣的學者,那就不是一所好的大學,學術共同體這個概念就更是無從談起。一個學者,在受聘到大學工作以前,就應先考慮在這個學術共同體中是否有適合的位置實現自身的發展;在進入大學后,既然已經選擇成為這個學術共同體的一員,就必須努力為此作出貢獻。
以學術為生存方式,體現在學者之間的關系上。共同體這個詞本身就含有互動、相互支持的意義,而一個學術共同體的維系,也是靠具有學術價值認同的人們內聚在一起,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在大學這個學術共同體里,每個人都是其他人的外部環境,和諧的整體正是由每一個“互為外部環境”的個體共同營造的。我們知道,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社區,家家戶戶都習慣于把自己的門前打掃得干干凈凈,特別是在重要的節日,主人們總是將家里最漂亮的裝飾朝向窗外,將美麗留給別人,他們是在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環境。同樣的道理,我想,在共同體中工作、生活的我們,也應該學會更多地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這樣,彼此之間才能融洽,大家心情才會愉悅。因此,在大學這個學術共同體中,師生之間,教授、學者之間都應該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同時,我們更加鼓勵學術上的挑戰與爭鳴,并且十分期待青年學者脫穎而出。
在不同的學科之間,要承認差異,尊重別人研究的學問。一方面,要保障學者有從事各種學術活動的自由,學術自由的根本價值在于為創新提供氛圍,有了學術自由才可能創新;另一方面,如果某些學者的研究立場不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影響甚至破壞了學術共同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氛圍,這時就不能抽象地談學術自由了,必須有一定的約束機制,從而保證其他大多數學者的學術自由。我想,只有認識到了這些,才能有助于在共同體內形成寬松、和諧的氛圍,從而調動起所有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蔚藍)
相關新聞
- 中山大學校長:大學去行政化是個漫長的過程 2010-07-06
- 院士制度改革期待回歸學術共同體 2012-06-14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團隊 Macromolecules:溫度-應力耦合作用下纖維鏈取向與晶體結構的多尺度演變 2025-05-13
- 福州大學呂曉林 Nat. Commun.:高強韌纖維復合離子凝膠 2025-05-12
- 東華大學王宏志/EMPA趙善宇 AFM:自適應溫度響應的纖維諧振器超面料 - 實現零能耗熱管理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