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微環境中細胞不斷受到諸如拉力、靜水壓力和剪切力等物理力的作用。細胞對于外界信號的感知和響應是細胞的自我調節以適應和應答外界環境機械力的變化的一種重要機械特性。例如,在腫瘤微環境中,空間結構、張力強度、彈性系數等發生變化時,癌細胞會做出相應的調節以改變自身的機械特性,一方面通過驅動并調整細胞形狀、骨架結構以及粘附親和度,產生特定適應性行為,如侵襲、遷移等;另一方面通過激活特定基因程序,改變細胞核中DNA轉錄,激活相應信號通路,并最終觸發耐藥性機制。了解和研究細胞力學性質對細胞分離、疾病診斷、免疫狀態分析和藥物篩選等至關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測量單細胞機械力學性能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1)通過操縱光束或懸臂來對細胞施加機械刺激,測量相關的力曲線,以獲得細胞的機械反饋,包括原子力顯微鏡、光鑷和磁鑷等。(2)采用隨機分布熒光粒子的襯底變形來繪制大型細胞的力學分布,包括牽引力顯微鏡和微柱陣列檢測傳感器等。然而,復雜的計算和“1個細胞/試驗”的吞吐量決定了它們在基于大量細胞的臨床分析方面的能力有限。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凌乾課題組在《Small》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DNA tensioner platform for interrogating mechanical heterogeneity of single living cell”的研究論文。該工作通過精確設計陣列化、圖形化的單細胞微孔陣列芯片,保證高通量細胞定向操縱(單次可達106個細胞/芯片),從細胞數量上達到群體細胞行為研究的要求,滿足統計學意義。同時,可尋址并精確控制和追溯單細胞,是常規技術無法達到的。微孔底部修飾了一種用于熒光成像的DNA張力傳感器,用于細胞機械力的高分辨成像。該DNA張力傳感器可以通過修飾的膽固醇自發地嵌入細胞膜,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細胞機械特性的變化通過DNA張力傳感器誘導發夾結構的變化,導致熒光基團和淬滅基團的分離,從而產生熒光信號。該DNA張力傳感器可以通過調節發夾結構的長度與序列對所測的閥值進行調控,其測量精度可達到pN級。
圖1. 高通量DNA張力傳感器平臺用于研究單細胞的力學異質性的原理圖
研究結果表明耐藥性腫瘤細胞與非耐藥性腫瘤細胞之間存在明顯的機械異質性。相比非耐藥性腫瘤細胞,對于化療藥物紫杉醇具有一定抗性的耐藥性腫瘤細胞的硬度降低,細胞機械力引起的熒光信號升高。為了進一步分析導致單細胞機械異質性的原因,他們通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證實了兩個細胞群之間潛在的遺傳異質性,結果顯示耐藥性細胞中與細胞骨架重塑有關的兩種基因VEGFA和MINK1的表達量普遍增加。隨后,他們通過將siVEGFA和siMINK1轉染到耐藥性腫瘤細胞中,下調了這兩個基因的表達水平。最終,該平臺檢測結果顯示,伴隨著相關基因表達量的下調,耐藥性腫瘤細胞的熒光信號明顯下降,證實了VEGFA和MINK1與耐藥性細胞機械力增加的機制呈正相關,提示VEGFA和MINK1可能參與了腫瘤細胞形成耐藥性過程中的機械調控。
圖2.耐藥性和非耐藥性腫瘤細胞的機械力的成像與分析
為了評估該平臺的臨床應用價值,他們收集了10個肺癌組織的原發腫瘤細胞樣本和5個肺癌胸腔積液中腫瘤細胞樣本。基于腫瘤細胞生物標志物上皮細胞黏附分子免疫熒光染色對腫瘤細胞進行篩選。隨后,使用該平臺對篩選完成的腫瘤細胞進行了機械特性的檢測。通過比較每個單細胞的熒光信號,統計結果顯示,肺癌組織原發細胞的機械力明顯低于胸腔積液腫瘤細胞,這與其他報道的轉移性腫瘤細胞比非轉移性腫瘤細胞具有更高的機械力的結果一致。另外,他們使用qPCR對10個肺癌組織樣本和5個胸腔積液樣本VEGFA和MINK1的表達量進行了檢測,與非轉移性腫瘤細胞相比,轉移性肺癌細胞中VEGFA和MINK1表達量相對較高。這一結果證實了該平臺可以根據力學異質性有效地區分非轉移性腫瘤細胞和轉移性腫瘤細胞,從細胞機械特性的角度支持了該平臺在臨床研究腫瘤轉移方面的潛力。
圖3. 臨床腫瘤細胞樣本中發生轉移的腫瘤細胞與未轉移腫瘤細胞的機械力特性
該研究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生杭欣欣,碩士生何詩琦和董再再博士。第一單位為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蔣嵐研究員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在識別VEGFA和MINK1兩個關鍵基因方面提供了重要幫助;該研究病人樣本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提供;文章的其他主要共同作者包括,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樊瑜波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研究員。
- 復旦大學千海課題組 Angew:環狀拓撲拉伸策略調控力敏分子反應性 - 開啟智能力響應材料設計新方向 2024-11-29
- 國科大溫州研究院鄭立飛團隊等 Nat. Commun.:基于機械力響應酶驅動的變形水凝膠 2024-01-09
- 吉大陳于藍教授、肖冠軍教授 Angew:基于“柔性活化”機制的可視化力敏基團實現力誘導熒光小分子的釋放 2023-08-27
- 川大李旭東/陳君澤、港城大譚超良團隊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縮合物庫用于超高載藥量納米藥物的高通量連續流生產 2025-02-12
- Science:AI和高通量結合的逆向分子設計加速材料發現 2024-12-14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2023年科研成果集錦 2024-02-11
- 北科大許利蘋教授、中科院理化所王樹濤研究員《Adv. Sci.》:受葉片啟發的油水凝膠圖案化表面,用于超寬時間范圍生物傳感 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