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的分子影像技術可以提高臨床上對微小腫瘤的高效識別,以及進一步的處理,例如手術切除,新興的局部熱療等。尤其是結腸癌和卵巢癌等多發性腹腔惡心腫瘤,具有較高的侵襲性和轉移性,并且會浸潤性遷移到周圍組織和關鍵器官等。為此,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 (CT)等成像技術常用來對術前腫瘤位置的確定。然而,這些多模態的成像方式,由于激發模式和接收的信號源差異較大,不易于集成在單個系統,導致病人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術前的影像診斷。因此,迫切需要易于集成的成像系統,來實現多維度的腫瘤成像,特別是在體內深部位置的微小腫瘤病灶。
近年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由于其特殊的指紋圖譜,以及單分子水平的檢測靈敏度等優勢被廣泛用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其中基于金納米顆粒的SERS技術,受到生物醫學領域的重點關注,在細胞與活體組織,特別是腫瘤細胞與腫瘤組織的精準識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浙江大學周民研究員團隊近年來在拉曼影像生物醫學應用領域,特別是腫瘤邊界識別、干細胞示蹤、微生物檢測等持續開展工作,發表了一系列相關研究論文(Adv. Funct. Mater. 2021;Advanced Sciences 2021;Biomaterials 2021;J. Nanobiotechnology 2021;WIREs Nanomedicine & Nanobiotechnology 2021; Biomaterials 2020;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8)。前期研究研發了金納米拉曼探針的SERS技術,實現了對腹腔卵巢腫瘤/結直腸腫瘤的識別,精準切除和術后清掃。周民團隊前期也開展了基于銀納米材料SERS技術監控下的耐藥菌感染傷口滅菌及促愈合研究。SERS技術具有很多方面的優勢,但是限制于目前的儀器技術,其在組織穿透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博士生何健,博士生華詩遠為本文的第一作者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學周民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陳小元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王凱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金、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等基金項目的大力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8028
-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彭玲教授團隊 AM: 利用模塊化自組裝樹狀分子納米探針通過核磁共振或核磁共振/近紅外熒光成像檢測胰腺癌 2023-12-13
- 南京大學蔣錫群教授團隊 AM: 用于癌癥早期檢測的酸和乏氧串聯響應的深近紅外納米探針 2023-06-26
- 浙大唐建斌教授團隊 JACS:“化敵為友”助力轉移瘤早期診斷 2023-04-04
- 浙理工張兆發/田偉 AFM:適用于多場景的可多維度集成式可穿戴紗線傳感器 2024-11-06
- 中國海洋大學徐曉峰教授課題組 AFM:可控制備多維度吸濕性全聚合物復合材料實現高效濕度管理和蒸發冷卻 2023-11-29
- 寧波材料所劉小青研究員團隊《Mater. Horiz.》:碳材料激光焊接 2023-09-27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