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和創傷等傷口常常容易遭受細菌感染,從而引起敗血癥、急性腎衰竭和其他感染相關的并發癥。耐藥性細菌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它們的威脅,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最為常見的耐藥性病原菌。
針對傳統光抗菌材料在黑暗條件下喪失抗菌功能的問題,近日西南大學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肖波教授團隊,以綠色、天然的家蠶平板絲為基底材料,利用蒽醌類有機光敏劑與石墨相氮化碳之間的協同效應,開發出一款高效、全天候殺滅細菌的平板絲抗菌敷料。該敷料不僅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高效抗菌活性,同時解決了傳統無機光敏材料如二氧化鈦等與有機高分子載體之間結合力弱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該敷料類似于有“可充放電太陽能電池”,利用有機光敏劑的特定結構,在光照激發條件下發生分子結構重排,將抗菌活性存儲起來,并在黑暗條件下緩慢釋放活性氧,破壞細菌膜結構,達到持續抑制細菌的目的。相關工作發表于《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題為“Flat Silk Cocoon-Based Dressing: Daylight-Driven Rechargeable Antibacterial Membranes Accelerate Infected Wound Healing”。
該研究以綠色、環保的家蠶平板絲為基底載體,實行光敏劑的功能化后,在光照下產生大量活性氧,能有效殺滅細菌,并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血管再生和創傷修復的功能。不僅如此,該敷料具有優異的生物安全性,在感染創傷修復方面展現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圖1. 光活性平板絲的設計、制備和抗菌過程。(A) 和(B)四種光活性平板絲的化學結構和SEM圖像;(C) 和(D)光活性平板絲的照片和抗菌示意圖;(E)光活性平板絲在光照下的電子轉移機制. (F) 相關的化學反應機理。
圖2. 不同平板絲的光活性性能研究。(A 到 D) 不同光活性平板絲的前線分子軌道:BD-FSC (A), g-C3N4-FSC (B), g-C3N4/BD-FSC (C) and g-C3N4/PMDA-FSC (D);(E 到 H) 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BD-FSC (E), g-C3N4-FSC (F), g-C3N4/BD-FSC (G) and g-C3N4/PMDA-FSC (H);(I to L) 樣品在光照下DMPO?OH·的ESR譜圖:BD-FSC (I), g-C3N4-FSC (J), g-C3N4/BD-FSC (K) and g-C3N4/PMDA-FSC (L);(M to P) 樣品在光照下DMPO-?O2?的ESR譜圖:BD-FSC (M), g-C3N4-FSC (N), g-C3N4/BD-FSC (O), g-C3N4/PMDA-FSC (P);(Q)不同光活性平板絲分別在基態和三重激發態下的電子密度。
為了評價不同平板絲敷料的光活性性能,首先借助于TD-DFT方法計算了四種樣品的前線分子軌道,并在光照下對樣品釋放的羥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等活性氧成份進行了測定和比較,最后計算了樣品在基態和三重激發態下的電子密度。研究結果表明,在四個平板絲樣品中,g-C3N4/BD-FSC和g-C3N4/PMDA-FSC兩個樣品在光照下具有較為優異的光活性性能。
圖3. 抗菌性能評價。(A 到 C) 不同光活性平板絲樣品在光照下對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D) g-C3N4/BD-FSC的循環使用性能;(E 到 F) 不同細菌在殺滅前后的FE-SEM和TEM圖像:大腸桿菌 (E), 金黃色葡萄球菌 (F)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G);(H 到 J) SG和PI染色圖:大腸桿菌 (H), 金黃色葡萄球菌 (I)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J);(M 和 N) 核酸和蛋白質含量測定。
圖3研究了不同光活性平板絲敷料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三種細菌的抗菌效果。研究結果表明,g-C3N4/BD-FSC和g-C3N4/PMDA-FSC兩個樣品在光照下對三種細菌的抗菌效果最為顯著,這個結果也與圖2中光活性性能的測試結果一致。
圖4. 光活性儲能性能評價。(A 到 D) 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BD-FSC (A), g-C3N4-FSC (B), g-C3N4/BD-FSC (C), g-C3N4/PMDA-FSC (D);(E 到 H) 樣品經過光照后在暗態下DMPO?OH·的ESR譜圖:BD-FSC (E), g-C3N4-FSC (F), g-C3N4/BD-FSC (G) and g-C3N4/PMDA-FSC (H);(I 到 L) 樣品經過光照后在暗態下DMPO-?O2?的ESR譜圖:BD-FSC (I), g-C3N4-FSC (J), g-C3N4/BD-FSC (K), g-C3N4/PMDA-FSC (L);(M 到 O) g-C3N4/BD-FSC經過光照后在暗態下對三種細菌的抗菌性能;(P) g-C3N4/BD-FSC的重復使用性能。
圖5. 光活性平板絲敷料對感染創傷的抗菌修復作用。(A 到 C)不同敷料在不同時間下的傷口愈合圖、愈合面積比和愈合率;(D)和(E) 皮膚組織切片的HE和Masson染色圖。
圖6. CD45, collagen I and collagen III的IHC染色分析。
由圖6表明,以g-C3N4/BD-FSC和g-C3N4/PMDA-FSC兩個樣品作為敷料對應的感染創傷在修復階段(第10天)的炎癥情況明顯降低,并且在傷口修復后期,重新生長的膠原蛋白較其他敷料對照組更為明顯,這說明開發的光活性平板絲敷料具有顯著的促進創傷修復的作用。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hm.202201397
- 東北大學宋焱焱教授、丁辰教授團隊 ACS Nano:可視化檢測細菌感染和按需治療的雙層水凝膠抗菌敷料 2023-07-06
- 四川大學張仕勇教授、于云龍副研究員團隊:基于單寧酸/鐵離子絡合物光熱抗菌敷料的制備與應用 2020-12-02
- 合肥工業大學何濤教授團隊和陸楊教授團隊合作研發出用于耐藥性細菌感染傷口處理的可噴涂原位成型水凝膠 2019-09-24
- 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團隊/浙江樹人學院姜麗麗團隊 Nano Lett: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粘”在人體組織上的全水凝膠超級電容器 2025-02-08
- 之江實驗室馬志軍、清華危巖《Adv. Mater.》:具有長期生物相容性的可植入生物電極 - 液態金屬柔性纖維織物 2025-01-15
- 無線植入設備實現腦腫瘤精準治療 - 中山大學徐炳哲團隊突破膠質瘤治療難題 2024-12-15
- 武漢理工趙政教授團隊 Int. J. Biol. Macromol.:3D打印壓電催化水凝膠用于感染傷口的高效抗菌治療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