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納米成果獲2008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2009-03-05 來源:上海市納米科技與產業發展促進中心
2009年2月27日下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友誼會堂隆重召開200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7 號《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規定》的精神,通過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初評、復核,由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2008 年共授獎勵共計300 項(人)。授予自然科學獎項目21 項(一等獎7 項,二等獎11 項,三等獎3 項),技術發明獎24 項(一等獎7 項,二等獎8 項,三等獎9 項),科技進步獎254 項(一等獎32 項,二等獎91 項,三等獎131 項)。另授予外籍科學家巴士威(John A. Buswell)國際科技合作獎。
本次科技獎項中,納米科技獲獎項目共12 項,其中一等獎4 項,二等獎4 項,三等獎4 項。下面就納米科技一等獎項目做簡單介紹。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項目
介孔主客體復合材料組裝方法與催化性能研究
由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等完成
該項目屬無機材料科學領域。開展以介孔材料作為主體材料,利用其有序孔道作為“微反應器”,在孔道中設計裝載不同種類和不同存在形式的客體材料,從而產生結構可控的新型介孔基主客體復合材料的系列研究,取得了重要科學發現成果。主要有:發展出多種新型介孔主客體材料制備方法,實現不同客體材料在介孔孔道內以不同的形式裝載,設計客體材料充滿介孔孔道,在孔道內高度分散涂覆于介孔孔道內表面,獲得納米內壁涂層復合的介孔主客體復合材料。在催化性能研究方面,貴金屬如Pd 內表面涂層形式復合的介孔主客體材料,對重要的碳碳鍵合反應Heck 反應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與可重復使用性,Pd 的用量很低;裝載了數種有機均相反應的催化劑主客體復合材料,是具有優異反應活性的非均相催化劑;貴金屬微粒分散進入介孔氧化鋯(鈰)孔道,實現汽車尾氣的三效催化,具有起燃溫度低、轉化率高、穩定性優異等特點。
該研究共發表包括Advanced Materials(6 篇)Adv.Func.Mater.(3 篇);Chem.Mater.(6 篇)等SCI 論文70余篇,他引885 次,單篇最高他引105 次。獲得發明專利5 項。該項目提出的介孔納米主客體材料的概念及其設計思路和新的合成方法,豐富了納米復合材料的科學內涵和設計制備方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chen)
相關新聞
- 201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高分子材料類 2017-03-24
- 東華大學多項纖維成果獲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2016-04-21
- 上海市科技獎勵榜單揭曉 華東理工大學獲各類獎項共12項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