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納米成果獲2008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2009-03-05 來源:上海市納米科技與產業發展促進中心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項目
無機粉體精細化及材料復合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
由上海大學施利毅等完成
高性能材料及其處理技術仍然是制約我國材料及相關行業發展的瓶頸,該項目重點開發無機粉體超細及納米化、表面改性及控制等精細化加工技術,以及基于精細化無機粉體及材料優化復合關鍵技術,在產品本文設計及工藝優化制備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主要創新點包括:開發高精度研磨創新技術,實現多種超細或納米化無機粉體低成本優質化制造;在納米重晶石等低活性表面構建活性基團豐富的過渡層,吸附或與改性化合物反應,實現表面親油化;開發醇水體系一步法合成疏水性能優異的精細化無機粉體技術;充分發揮精細化無機粉體的作用,結合樹脂改性及涂層組分設計和結構控制技術,開發高品質涂層材料、高性能塑料、橡膠及耐火材料等一系列高性能復合材料。
該項目申請發明專利35 項,其中授權5 項;4 項成果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轉化A 級成果,3 個產品分別獲得國家和上海市重點新產產品,經濟效益顯著,近三年新增利潤和稅收分別達到8615 萬元和3963 萬元,產品廣泛應用于現代汽車、電氣工程、鋼鐵冶金、石油工程、建筑工程、電網安全等領域。
功能雜化材料設計、組裝及其應用關鍵技術
由東華大學朱美芳等完成
該項目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特種功能材料領域,從無機功能材料的尺寸和形態結構控制著手,攻克了無機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與表面修飾、功能雜化材料的原位復合、有機-無機雜化纖維成形加工新技術新工藝等一系列技術難關,主要成果有:
1、采用表面活性劑對銻摻雜握氧化錫(ATO)納米粒子進行可控修飾,開發了用于極性可溶性高聚物抗靜電改性mATO;采用濕化學法制備了鎳鋅鐵氧體、ITO 包覆的碳納米管(mCNT)復合材料,實現了其在聚丙烯腈中的均勻分散和有序定向排列,成功開發了抗靜電聚丙烯腈淺色纖維。2、采用原位生成和溶膠原位聚合技術制備了可紡性優良的聚酯/納米鈦系化合物雜化樹脂,形成了納米鈦系材料原位形成、聚合物合成與雜化樹脂制備一步完成的專有技術,開發了具有優異紫外線屏蔽和良好抗靜電功能的聚酯纖維。3、采用原位懸浮聚合法,成功制備了Hy-PS(Y2O3)/聚丙烯復合纖維,增加了分散染料染座,顯色性明顯提高,可染偏深色的聚丙烯纖維。4、建立了雜化功能材料紡絲動力學模型,開發了高剪切紡絲成形技術,實現了雜化功能纖維的低成本綠色加工與工程化連續生產。
該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 項,其中6 項已獲得授權;發表學術論文33 篇,國內外特邀報告12 次。關鍵技術在全國40 多家企業進行了成功推廣,產品附加值提高80-250%。應用該項目成果的部分企業2005至2007 年累計新增產值8.37 億元,新增利稅2.17 億元。開發的抗靜電聚丙烯腈纖維、抗紫外兼具抗靜電聚酯纖維、細旦聚丙烯可染和功能纖維等多個系列產品,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chen)
相關新聞
- 201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高分子材料類 2017-03-24
- 東華大學多項纖維成果獲2015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2016-04-21
- 上海市科技獎勵榜單揭曉 華東理工大學獲各類獎項共12項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