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張志國教授與林雪平大學高峰教授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雜志上在線發表了題為“Tethered Small-Molecule Acceptors Simultaneously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Polymer Solar Cell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提出了一種鏈接小分子受體的新策略(Tethered Small-Molecule Acceptors, TSMA),并基于該策略構筑了二聚化的受體材料,實現了器件效率與穩定性的同時大幅度提升,該研究為新型受體光伏材料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李尚宇、張睿、張銘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李永舫院士的指導以及論文修改中的幫助。
圖1. TSMA的設計概念示意圖以及DY2分子結構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PSCs)以其輕薄柔,可低成本大規模制備,易于與建筑一體化集成等優勢而備受關注。近年來,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例如明星分子ITIC、Y6)的發展推動了PSCs光電轉換效率突破了19%,達到了商業應用的閾值。然而器件的穩定性成為PSCs商業化道路上又一大障礙。PSCs是一種基于共混體相異質結的光伏技術,器件制備中通過精細調控聚合物給體和非富勒烯受體(SMA)的相分離以實現對激子的高效拆分和傳輸。然而這種體相異結結構在熱力學上是不穩定的,共混相的熱力學松弛會影響到器件的長期運行穩定性。
通過將小分子受體共聚,構筑PSMA類聚合物受體(Polymerized SMAs),提升玻璃轉換溫度,可以很好的克服SMAs類光伏器件形貌穩定性的問題1。PSMA策略的成功,也激發了研究人員嘗試發展基于2-3個SMA單元的寡聚體以克服PSMA器件批次穩定性。不同于使用共軛單元連接SMA單元的策略,他們發展了柔性側鏈接SMA單元的新策略2,同時他們考察了不同柔性間隔基團的長度來對TSMA受體的聚集和松弛行為、以及光伏性能的影響。合成上該策略可以減少對有毒錫試劑以及昂貴金屬催化劑的依賴,同時所得材料具有更好的溶解度以確保溶液加工性。與單個Y6受體相比,TSMA類受體具有更高的玻璃轉化溫度,更完美的多級相分離結構及相區純度,為實現電子輸運提供有效通道。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柔性鏈將Y6分子連接,增大了分子體積,有效抑制了SMA分子的運動以及與給體聚合物共混中的松弛行為。其中二聚體DY2獲得了17.85%的高效率,而Y6的效率僅為16.9%,效率的提升也得益于器件開路電壓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相對與Y6受體制備的器件,基于DY2的器件穩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光照下運行700小時仍能保持超過80%的效率,同時85℃連續退火作用下也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圖2)。
參考文獻:
1. Zhang, Z.-G.*; Li, Y.*, Polymerized Small Molecule Acceptors for High Performance All-polymer Solar Cells.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9), 4422-4433.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009666
2. Li, S.; Zhang, R.; Zhang, M.; Yao, J.; Peng, Z.; Chen, Q.; Zhang, C.; Chang, B.; Bai, Y.; Fu, H.; Ouyang, Y.; Zhang, C.; Steele, J. A.; Alshahrani, T.; Roeffaers, M. B. J.; Solano, E.; Meng, L.; Gao, F.*; Li, Y.; Zhang, Z.-G.*, Tethered Small-Molecule Acceptors Simultaneously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Polymer Solar Cells. DOI: 10.1002/adma.202206563.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06563
- 華南理工大學段春暉教授團隊 Solar RRL: 非稠合小分子受體高分子化實現高效全聚合物太陽電池 2022-03-19
- 江西師范大學陳義旺&廖勛凡團隊《Energ. Environ. Sci.》:星型小分子受體用于構筑高效穩定的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1-12-07
- 南方科技大學何鳳副教授課題組在氯取代小分子受體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9-08-03
- 西湖大學王懷民團隊 ACS Nano:仿生二聚化四肽形成雙組分液晶水凝膠 2022-03-03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王煒教授到中科院應化所訪問交流 2015-12-02
- 東華大學陳義旺/胡華偉課題組 Angew:通過側鏈氟功能化控制分子間相互作用實現19%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4-02-13
- 華南理工大學趙祖金教授課題組《Nat. Commun.》:超高效率的藍光及深藍光OLED器件(43.4%)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