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合物太陽電池(all-PSCs)憑借出色的光/熱及形貌穩定性、機械柔性、耐受性等優點,在未來商業大面積制備中存在巨大潛力,因而備受關注。然而,相比聚合物給體,具有優異光電性能的聚合物受體發展較為緩慢,能量轉換效率(PCE)也一直落后小分子材料為受體的聚合物太陽電池(PSCs)。近兩年,隨著“小分子受體高分子化”(PSMAs)策略的提出及發展,all-PSCs效率已超過17%(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4422-4433;Joule, 2021, 5, 1548-1565)。但這類材料的聚合單體都是基于稠合結構單元,合成步驟長而復雜,從而使合成成本提高,不利于商業化應用。在小分子受體的研究中,研究者們提出了非稠合小分子受體(NFRAs)的設計策略。相比于稠合小分子受體,NFRAs表現出合成簡單、產率高、成本低等優點,同時由于非共價構象鎖的引入,分子具有良好的平面性、優異的光吸收和高電荷傳輸性能。因此,將非稠合小分子受體作為結構單元,有望獲得低成本聚合物受體,而這種設計之前還未有報道。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段春暉課題組報道了以A-D-A''''-D-A型非稠合小分子受體作為結構單元,合成了兩個新型聚合物受體PBTz-TT和PFBTz-TT,并對其性能進行了系統研究。采用逐層(LbL)沉積技術來制備all-PSCs,PFBTz-TT獲得更高的PCE,為10.14%,此外,兩聚合物還表現出低的批次差異性。此工作首次探究了非稠合小分子受體高分子化(non-fused PSMAs)在all-PSCs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表明non-fused PSMAs是一種開發高性能低成本聚合物受體的有效策略。
圖1.(a)已報道的含有稠合結構的聚合物受體PZ1和PJ1,以及本工作報道的含有非稠合結構的聚合物受體PBTz-TT和PFBTz-TT的化學結構式;(b)PBTz-TT和PFBTz-TT的反應路線。
圖2. PBTz-TT和PFBTz-TT的(a)薄膜狀態下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b)能級圖。
相比于PBTz-TT,F原子的引入使PFBTz-TT在薄膜狀態下堆積更加有序,這有利于電子遷移率的提高;此外,PFBTz-TT能級有所降低,使其獲得更大的HOMO–HOMO和LUMO–LUMO能級差,這有助于給受體界面處發生更高效的空穴和電子轉移。
采用逐層(LbL)沉積技術來制備all-PSCs,通過添加劑(CN)與熱退火(TA)協同作用,PBDB-T/PBTz-TT的PCEmax為6.85%,而PBDB-T/PFBTz-TT因短路電流(Jsc)和填充因子(FF)的提升,獲得10.14%的PCEmax。此外,基于兩聚合物三個不同分子量批次的all-PSCs效率均分別超過了6.30%和9.50%,表現出良好的批次差異性。
圖4. 在700 nm激發波長下,(a)PBTz-TT 和(b)PFBTz-TT 純膜及活性層薄膜的PL圖譜;PBDB-T/PBTz-TT和PBDB-T/PFBTz-TT(c)電子遷移率和(d)空穴遷移率。
相對于PBTz-TT,PFBTz-TT器件性能的提升源于更高效的空穴轉移以及更高的電子和空穴遷移率。
圖5. 基于PBTz-TT和PFBTz-TT的形貌分析。
GIWAXS結果表明,與PBTz TT純膜相比,PFBTz TT表現出更明顯的face-on取向和更緊密的π-π堆積,這也驗證了其更高的電子遷移率。此外,PBDB-T/PFBTz-TT薄膜表現出分子堆積更為有序且緊密,結晶度更高,這促進了電荷傳輸,從而獲得更高的Jsc和FF。
總而言之,基于PFBTz-TT的all-PSCs表現出的高PCE和良好批次差異性意味著non-fused PSMAs在構建高性能低成本all-PSCs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
研究以“Non-Fused Polymerized Small Molecular Acceptors for Efficient All-Polymer Solar Cells”為題發表在《Solar RRL》雜志(DOI: 10.1002/solr.202101034)。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研究生吳寶奇、張月、田士增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段春暉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Changduk Yang教授團隊的支持。感謝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017YFA0206600,2019YFA07059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875072,U20A6002)、廣東省引進創新創業團隊計劃(2019ZT08L075)、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KF1901)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olr.202101034
- 南科大何鳳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準平面異質結全聚合物太陽電池,協同提升穩定性的新思路 2022-05-08
- 華南理工大學段春暉教授團隊 Solar RRL: 創紀錄效率的P3HT基全聚合物太陽電池 2022-04-22
- 華南理工大學段春暉教授課題組《Nano Energy》:通過精細調控活性層形貌制備出效率超過16%的二元全聚合物有機太陽電池 2021-12-24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交聯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
- 東華大學武培怡/焦玉聰團隊 Adv. Mater.: 弱偶極效應實現高性能貧電解液鋅電池 2025-04-27
- 麥吉爾大學李劍宇課題組 Adv. Sci.: 利用超聲空化的快速、無引發劑的高性能水凝膠制備方法 2025-04-24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李發學教授/高婷婷副教授 ACS Nano:用于大規模、低成本、高效太陽能海水淡化蒸發器的全纖維素基芯吸織物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