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飛速發展及“綠色”智能社會的構建刺激了傳感器需求量的大幅增長,同時也對傳感器的材料及應用性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應用中,傳感器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下準確感知用戶的運動狀態和生理指標,而空氣濕度通常被認為是接觸式傳感中最不希望的干擾因素。水分的干擾導致傳感基材發生響應滯后、阻抗衰減和靜電屏蔽等現象,限制了載流子的遷移,降低了傳感的靈敏度。因此,抵抗空氣濕度的干擾成為可穿戴傳感器最具挑戰性的目標之一。
近日,王雙飛院士團隊報道了一種多功能性的纖維素摩擦電材料,實現了高濕度環境下穩定的自供電傳感。為了使傳感器擺脫空氣濕度的干擾,研究人員利用表面結構設計和化學官能團修飾的耦合,賦予了纖維素摩擦電材料優異的抗濕性能(高濕度環境下傳感器的滿程輸出保持率超過82.4%)。隨后構建了一種可穿戴的運動傳感器,并成功應用于高濕度、高應用的足底,可有效感知人類在長期步行過程中的運動狀態。這項成果以題為“Nanocellulosic triboelectric materials with micro-mountain arrays for moisture-resisting wearable sensors”發表于最新一期《Nano Energy》,2022級博士生劉濤為第一作者,聶雙喜教授和陸登俊副教授為通訊作者,梁容榕、何煥杰、曾亞萍、侯杼利、劉艷華、袁金霞、羅斌、張松和蔡晨晨參與研究。
1. 微山峰陣列抗濕摩擦電材料的制備
圖1. 具有微山峰陣列結構的抗濕纖維素摩擦電材料。
2. 摩擦電材料的化學結構表征及疏水性能
圖2. 纖維素摩擦電材料的結構表征及疏水性能。
3. 微山峰陣列摩擦電材料增強的抗濕自供電性能
圖3. 抗濕傳感器的自供電性能。
4. 微山峰陣列傳感材料增強的傳感性能
圖4. 微山峰結構增強的自供電傳感性能。
5. 微山峰陣列抗濕傳感器的應用
圖5. 用于反饋運動狀態的抗濕傳感器。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3.108480
- 廣西大學王雙飛院士、劉新亮副教授團隊 Nano Energy:羥基配位效應構筑防潮抗菌纖維素摩擦電材料 2024-03-14
- 聶雙喜教授 Nano Lett.:利用細胞壁納米工程構筑高性能纖維素摩擦電材料 2024-03-06
- 聶雙喜教授 AFM:自組裝驅動超分子纏繞的纖維素摩擦電氣凝膠 2024-02-24
- 聶雙喜教授 Mater. Today:纖維素摩擦電材料用于極端環境能量收集 2023-04-27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王杰&王中林團隊《JMCA》:基于介電材料選擇和表面電荷工程的抗高濕度摩擦電納米發電機 2021-09-15
- 蘇州大學方劍教授團隊 AFM:一種基于微納結構自供電傳感紗線的智能網球訓練系統 2024-11-12
- 四川大學宋飛教授團隊 CEJ:基于防凍可拉伸有機水凝膠電極的自供電傳感器用于低溫下機器手運行監測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