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D親水網絡組成的水凝膠與生物體組織結構相似,是一種理想的組織工程替代支架。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石油基高分子制備成本的不斷增加,天然高分子水凝膠因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調節的理化性質,成為組織工程應用的潛在支架。目前,常通過化學和物理交聯的雙網絡結構提高水凝膠的強度,然而,化學交聯方法通常會留下未反應的化學殘留物,導致生物相容性差。此外,化學交聯結構通常是不可逆的,這使得水凝膠形成過程無法控制。因此,天然高分子基水凝膠在機械支撐和成型可控性之間的矛盾使得制備具有生物活性的水凝膠富有挑戰。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陳煜教授團隊探索了一類形狀可控、高韌性天然高分子水凝膠的構建方法。以天然高分子瓊脂、海藻酸鈉和殼聚糖為原料,通過預成型雙效后增強方法制備了一類多網絡物理交聯(PEMN)水凝膠,解決了組織工程用天然高分子水凝膠強度和可控制備難以同時滿足的問題。這項工作探索的方法為多重物理交聯水凝膠的制備及其在生物領域的潛在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圖1. 形狀可控、高韌性天然高分子水凝膠的構建及其在骨軟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圖2. 預成型水凝膠的制備。(A)PEMN水凝膠的溶膠-凝膠轉變。(B)澆鑄和注射成型。(C)3D打印成型。(D)3D打印成型原理。(E)冷卻過程中墨水和瓊脂溶液的流變特性。
圖3. PEMN水凝膠交聯結構表征。(A)預成型水凝膠和PEMN水凝膠的XPS分析。(B)PEMN水凝膠及其對照水凝膠的ATR-FTIR結果。(C)后增強過程的原位ATR-FTIR結果。(D)后增強過程中不同乙酸濃度的滲透動力學和擬合。
圖4. 機械行為和形貌表征。(A)水凝膠的拉伸強度。(B)水凝膠的壓縮強度。(C)最大拉應力和彈性模量的比較。(D)最大壓應力和彈性模量的比較。(E)水凝膠的SEM形貌。
圖5. 植入后第6周和第12周缺損處的軟骨和軟骨下骨再生。
論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3/mh/d3mh00544e/unauth
- 西工大顏紅俠教授團隊 Small:利用超支化聚硼磷酸酯制備具有超高韌性和防火安全性的透明環氧樹脂 2025-05-04
- 南理工傅佳駿/徐建華團隊 AFM:可持續電容傳感器材料新突破!兼具高韌性和解聚合閉環回收 2025-04-23
- 長春應化所崔冬梅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 雙核鈧金屬配合物催化合成兼具高強度和韌性的乙烯-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 2025-02-21
- 浙大王征科課題組《Adv. Sci.》綜述:生物材料在角膜再生中的應用 2025-01-02
- 國科大楊晗課題組誠聘博士后、副研究員 - 化學、高分子、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 2024-09-24
- 西安工程大學武海良教授、姚一軍副教授 CEJ/CP:在天然高分子熒光材料和超吸電解質溶液材料方面的新進展 2024-02-03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