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覆蓋全身的最大器官,也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器官。由于衰老、外周動脈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等因素,皮膚再生能力受損,皮膚損傷后容易形成慢性難愈性創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及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由此誘發的慢性創面給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臨床常見的治療措施如清創、創面負壓吸引、人工皮膚等,可控制創面感染并加速皮膚再生,但存在花費高、遠期療效不確切等問題。因此,如何構建一種有效加速慢性創面愈合的治療方法并研發相關產品具有重大的臨床和科學意義。
圖1.本研究示意圖
圖2. PHMS納米顆粒的合成與表征
圖3. PEPEG-OA@PHMS水凝膠的合成與表征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5992
通訊作者簡介
王云兵教授,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Fellow,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副理事長、科技部生物材料國際交流合作基地主任、教育部組織再生性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引智基地主任。主要從事新型生物醫用材料和微創介入醫療器械的基礎研究與產品應用開發,開發了一系列國內、國際首創的心血管醫療器械產品。已申報國內、國際專利500多項,發表論文200多篇。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20)、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2)和中國僑界貢獻一等獎(2020)等獎項,研究成果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國經濟學人等專題報道。
張暉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副主任,華西足踝外科與肢體矯形亞專業中心主任,醫學博士、生物學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一級專家,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學術技術帶頭人。學術任職包括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足踝學組副主委、中華醫學會青委會足踝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足踝學組委員、中國醫促會足踝學組副組長、SICOT中國部足踝外科分會常務委員、白求恩基金會足踝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四川省醫學會足踝學組組長、四川省醫學會創面修復專業委員會候任主委、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協會肢體重建與外固定委員會委員。擔任十三五醫學規劃教材《外科學》第二版編委、《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編委 、AO中國創傷骨科講師、AO DS-FAST講師以及Wright Medical 講師。
孔清泉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流動站導師;四川省醫學領軍人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辦分院院長。華西醫院“高原健康聯合研究所”副所長;四川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四川省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常委;四川醫院協會常委;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高原醫學(區域聯合)專委會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微創學組組長;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規范化培訓四川基地脊柱微創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四川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及區域創新合作項目各1項,西藏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1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1·3·5工程”交叉學科重點項目1項;作為副主編出版專著1部,參編專著、教材10部,發表論文30余篇,獲多項專利授權。作為參與人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
- 中南民族大學秦四勇、黃蓉團隊 AFM:具有分層結構的可注射肽液晶水凝膠指導成肌細胞排列 - 促進肌肉功能恢復 2025-07-09
- 西南林大杜官本教授、楊龍研究員團隊 Nat. Commun.:碳化聚合物點誘導結晶域集成取向調控構建強健和堅韌水凝膠 2025-07-07
- 中山大學吳丁財/黃榕康/鄭冰娜/王輝團隊 Adv. Mater.:具有長駐留性的可注射多孔炭納米酶水凝膠實現腫瘤的協同治療 2025-07-04
- 福州大學黃明東教授、徐芃教授團隊 IJBM: 具有細菌響應特性的抗菌止血纖維素敷料用于創面愈合 2025-05-24
- 南開大學劉定斌教授團隊 JACS:智能水凝膠精準遞送外泌體 - 攻克糖尿病耐藥菌感染創面愈合難題 2025-05-06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課題組 Small:電子敷貼(e-patch)監測并加速創面愈合 2025-03-04
- 天津大學劉文廣教授、天津醫院楊強主任醫師 AFM:核酸堿基驅動的透明質酸可注射黏附水凝膠增強退變性椎間盤修復 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