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聚北京 共論21世紀教育督導的改革和創新
2009-07-01 來源:光明日報
由于各國國情不同,各國的教育督導的組織機構、功能和運行機制不盡相同。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特別是教育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國教育督導制度都在尋求改變。6月14日,由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舉辦的2009年北京教育督導評價國際論壇召開。來自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日本,中國香港地區以及北京、湖南、上海等近二十個省市的150多位教育督導官員、督學和專家,共論21世紀教育督導的改革和創新。
“督”與“導”走向并重
教育督導權威性與其專業性密不可分。近年各國確定了教育督導的作用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定位,教育督導已不僅扮演著傳統的“監督者”,還擔當起“指導者”與“服務者”的角色。
荷蘭2002年頒布的《教育督導法》闡述了這樣的平衡方式——督導的任務是評價教育質量并促進其改善,確保各教育機構重視整體和個體教育質量的提高;督學不僅要根據學校教育質量進行評級,更要為學校指出改進的方法。
為了鼓勵高校提高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的質量,日本授權三家機構進行認證評價。認證評價機構根據自己的標準,對學校進行評價,以確保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的質量。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外部評估則為職業學校提供有關其發展過程中優勢及弱勢的專業反饋,為質量管理提供繼續支持。
教育督導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現行的教育督導制度卻是在1986年開始恢復重建的。20多年來,它在督促中國各級政府和教育機構依法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規范中國教育,促進“兩基”目標的實現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線聯平介紹,現在,北京已逐步形成了對政府教育工作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在機制方面,北京教育督導正在實現“以督為主”向“督、導并進”的轉變:更關注教育質量提高,更加關注教育內涵發展,更加關注社會對教育評估,使外部監督的力量轉化為被監督者內在的發展動力,推動發展。
督導文化,是一種真誠的合作
最初的督導只是針對“學!,而非“師生”,督學們要對學校進行為期幾個月的教育督導,這給老師們帶來了過度的壓力,因此他們不得不“ 做課”給督學們看,而督學們也無法看到“真實的學!。實踐證明,這種督導對學校的推動是很小的。這是早先存在于英格蘭教育督導中的情形,而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并不顯見。
教育督導怎樣調整才能加強教育效能,提升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優質教育的受益者?
“我們要改變教育督導的文化,改變成一個真正的并且是常態的合作伙伴關系。另外,我們還要將督導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最大化,并且將督導帶來的侵擾或者困擾最小化。我們想讓學校感覺到我們與他們進行的是一種合作的關系,而不是對他們進行干預!碧K格蘭皇家督學費歐娜·佩特認為,“這樣就可以首先讓學校進行自我的評估,然后我們會與他們進行討論,而我們所建立的質量指標體系就可以保證我們討論中是用同一種語言說話!爆F在,蘇格蘭皇家教育督導團以學校關于如何通過自我評價做出改進的簡報作為視察的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到了學校的積極回饋:學校的老師認為這種評估的體系是非常有效的,他非常享受與督導員進行的討論;學校的老師也受到了對于他們的質量反饋的鼓勵。學校認為檢查對于他們下一年在質量上的改進的目標也給了清晰的規定。
“所有這些都通過我們的督導體系得到了實現。我們認為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必須互相合作,而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督導和檢查應該促使學校學生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且為他們提供一些建議!辟M歐娜·佩特說。
教育督導,強調問責機制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英國、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荷蘭等國家越來越多地試圖通過建立“教育問責制”來保證教育財政投入的高效和行政服務的高效,避免重復“效率低下”和“教育平庸”的覆轍。
“督導的目標是什么呢?它是要給學校提供一個獨立外部客觀的評價,可以表現出學校質量提升的水平,而且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換句話說就是可以提供一種問責機制。”英國皇家注冊督學朱莉亞·庫普主認為。
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將對每所學校的督導結果和報告向全社會公布,不合格的學校被教育標準辦公室列入“失敗學!钡男辛,這些學校被責令在兩年內改變,否則將被關閉。不合格的教育當局也面臨同樣的結局,有的地方教育局因為在督導檢查中不合格,其行政管理權被移交給中介教育機構。這些舉措在英國的中小學中引起極大震撼,對效能的追求成為自發行為。
依據公眾問責制,日本將對大學的評價結果予以公布,并在教育資源分配時有所體現。在對學校的評估中,法國不贊成給學校排名的做法,而是同時列出每所學校的做法。這樣做是想說明學生考試通過率受到學生社會背景尤其是年齡差別的影響。
湖南省在科學認定督導評估考核結果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督導結果的通報和公報制度,及時向被督導對象及其上級政府下發《督導評估考核通報》,并通過新聞媒體等形式發布通報。督導結果還被用作對縣級政府及其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表彰獎勵、提拔任用或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我們要在技術上有重大的突破,使我們教育督導的結果更加的準確,使老百姓、人民群眾能夠從教育督導的信息中了解到中國教育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水平。”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文新華理解,“教育督導今后發展的趨勢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督導將會成為我們國家提高質量,提高普及水平,提高公平程度最重要的保障機制之一!
2009年北京教育督導評價國際論壇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種聲音:隨著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深入,教育督導的作用和地位愈加重要。追求 “公平而卓越”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新的發展趨勢,堅持問責,關注績效,加強和深化教育督導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監督、指導作用是各國在教育發展趨勢中所采用的主要國策之一。
“督”與“導”走向并重
教育督導權威性與其專業性密不可分。近年各國確定了教育督導的作用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定位,教育督導已不僅扮演著傳統的“監督者”,還擔當起“指導者”與“服務者”的角色。
荷蘭2002年頒布的《教育督導法》闡述了這樣的平衡方式——督導的任務是評價教育質量并促進其改善,確保各教育機構重視整體和個體教育質量的提高;督學不僅要根據學校教育質量進行評級,更要為學校指出改進的方法。
為了鼓勵高校提高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的質量,日本授權三家機構進行認證評價。認證評價機構根據自己的標準,對學校進行評價,以確保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的質量。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外部評估則為職業學校提供有關其發展過程中優勢及弱勢的專業反饋,為質量管理提供繼續支持。
教育督導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現行的教育督導制度卻是在1986年開始恢復重建的。20多年來,它在督促中國各級政府和教育機構依法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規范中國教育,促進“兩基”目標的實現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線聯平介紹,現在,北京已逐步形成了對政府教育工作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在機制方面,北京教育督導正在實現“以督為主”向“督、導并進”的轉變:更關注教育質量提高,更加關注教育內涵發展,更加關注社會對教育評估,使外部監督的力量轉化為被監督者內在的發展動力,推動發展。
督導文化,是一種真誠的合作
最初的督導只是針對“學!,而非“師生”,督學們要對學校進行為期幾個月的教育督導,這給老師們帶來了過度的壓力,因此他們不得不“ 做課”給督學們看,而督學們也無法看到“真實的學!。實踐證明,這種督導對學校的推動是很小的。這是早先存在于英格蘭教育督導中的情形,而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并不顯見。
教育督導怎樣調整才能加強教育效能,提升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優質教育的受益者?
“我們要改變教育督導的文化,改變成一個真正的并且是常態的合作伙伴關系。另外,我們還要將督導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最大化,并且將督導帶來的侵擾或者困擾最小化。我們想讓學校感覺到我們與他們進行的是一種合作的關系,而不是對他們進行干預!碧K格蘭皇家督學費歐娜·佩特認為,“這樣就可以首先讓學校進行自我的評估,然后我們會與他們進行討論,而我們所建立的質量指標體系就可以保證我們討論中是用同一種語言說話!爆F在,蘇格蘭皇家教育督導團以學校關于如何通過自我評價做出改進的簡報作為視察的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到了學校的積極回饋:學校的老師認為這種評估的體系是非常有效的,他非常享受與督導員進行的討論;學校的老師也受到了對于他們的質量反饋的鼓勵。學校認為檢查對于他們下一年在質量上的改進的目標也給了清晰的規定。
“所有這些都通過我們的督導體系得到了實現。我們認為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必須互相合作,而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督導和檢查應該促使學校學生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且為他們提供一些建議!辟M歐娜·佩特說。
教育督導,強調問責機制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英國、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荷蘭等國家越來越多地試圖通過建立“教育問責制”來保證教育財政投入的高效和行政服務的高效,避免重復“效率低下”和“教育平庸”的覆轍。
“督導的目標是什么呢?它是要給學校提供一個獨立外部客觀的評價,可以表現出學校質量提升的水平,而且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換句話說就是可以提供一種問責機制。”英國皇家注冊督學朱莉亞·庫普主認為。
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將對每所學校的督導結果和報告向全社會公布,不合格的學校被教育標準辦公室列入“失敗學!钡男辛,這些學校被責令在兩年內改變,否則將被關閉。不合格的教育當局也面臨同樣的結局,有的地方教育局因為在督導檢查中不合格,其行政管理權被移交給中介教育機構。這些舉措在英國的中小學中引起極大震撼,對效能的追求成為自發行為。
依據公眾問責制,日本將對大學的評價結果予以公布,并在教育資源分配時有所體現。在對學校的評估中,法國不贊成給學校排名的做法,而是同時列出每所學校的做法。這樣做是想說明學生考試通過率受到學生社會背景尤其是年齡差別的影響。
湖南省在科學認定督導評估考核結果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督導結果的通報和公報制度,及時向被督導對象及其上級政府下發《督導評估考核通報》,并通過新聞媒體等形式發布通報。督導結果還被用作對縣級政府及其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表彰獎勵、提拔任用或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我們要在技術上有重大的突破,使我們教育督導的結果更加的準確,使老百姓、人民群眾能夠從教育督導的信息中了解到中國教育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水平。”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文新華理解,“教育督導今后發展的趨勢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督導將會成為我們國家提高質量,提高普及水平,提高公平程度最重要的保障機制之一!
2009年北京教育督導評價國際論壇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種聲音:隨著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深入,教育督導的作用和地位愈加重要。追求 “公平而卓越”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新的發展趨勢,堅持問責,關注績效,加強和深化教育督導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監督、指導作用是各國在教育發展趨勢中所采用的主要國策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serena)
相關新聞
- 200多位企業專家在華東理工大學研討產學研合作教育 2012-07-05
- 教育部:關于更新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專家庫的通知 2011-03-24
- 教育專家:建設一流大學的核心是建設一流學科 2010-05-28
- 《科學》關注中國高校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 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