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恬莎:打造高水平“科研王國”
2009-07-07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網
——訪陶氏化學中國公司首席技術官高恬莎博士
擁有500余名科研人員、80多個實驗室的上海陶氏中心,6月初在國家級高科技園區張江正式運行。該中心主要服務于中國和亞太區,也是陶氏化學全球最大的科研機構。CCIN記者近日來到這一嶄新的“科研王國”,采訪了陶氏化學中國公司首席技術官高恬莎博士。
并購加強了研發力量
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平地,如今雄偉的研發大廈已樹起。走進寬敞明亮的大堂,高恬莎以略顯自豪的口吻向CCIN記者介紹:上海陶氏中心面向建筑、交通、能源、水處理、電子設備及個人護理等關鍵領域,開發創新型解決方案。上海中心的亮點之一是匯聚了陶氏專業研發技術和面向市場的應用開發能力,整合了面向不同市場、基于不同技術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這里的高通量實驗室讓科研人員能夠在短暫的時間里完成數千次復雜實驗,這在陶氏尚屬首次。此外,這里還設有陶氏全球信息技術中心。
今年4月陶氏并購了羅門哈斯,此次上海陶氏中心開業,體現了兩方科研力量的整合。高恬莎稱,“我們把雙方科技強項結合起來,根據市場趨勢,重新設置了部門。”羅門哈斯是以客戶為導向的公司,陶氏在工藝優化、控制生產成本和生產制造方面有優勢,兩家公司在業務領域很少直接競爭,主要是互補關系。并購后的新陶氏研發力量得到加強,客戶范圍也進一步得以擴大。
高恬莎舉例說,上海中心將成為陶氏在廢水再利用方面的全球研發和應用中心,為化工、核電、鋼鐵、紡織和市政用水部門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新成立的水處理部將繼續開發高效率、低能耗的離子交換膜,新一代的離子交換纖維和過濾技術也在研發中。
全球首推“客戶創新中心”
設在上海中心的“客戶創新中心”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記者看到該中心100多平方米的房間布置得富有創意,一些化工終端產品陳列在櫥柜內和桌上,其間還放有一些顏色與造型都很吸引眼球的玩具。高恬莎介紹說,“客戶創新中心”是陶氏科研人員與客戶合作洽談的場所。在這里,客戶通過感官體驗,把抽象的概念轉變為實物原型,從而把市場機遇和新穎構想轉化為支撐盈利的解決方案。這一“共享實驗資源,攜手共促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創下了陶氏又一項全球第一。
“在陶氏的任何一個事業部,從事研發工作時都必須將客戶的需求牢記在心。” 高恬莎隨手從桌上拿起一個風電模型說,“中國越來越重視開發風能,風力發電機槳葉一般長度為40~90米,所用的是復合材料。陶氏的科研人員與中國槳葉設計師在一起討論時,要了解客戶在產品應用過程中應避免出現哪些問題,要為客戶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高恬莎還說:在亞太地區陶氏有50家大客戶,陶氏為了了解這些客戶對創新技術和未來發展的看法,定時請他們來上海中心進行討論和溝通,制定出未來幾代產品的發展計劃。
“人元素”為本吸引優秀人才
作為陶氏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如何挑選并吸引科技人才?高恬莎對此答道,陶氏以“人元素”為本,創造一種創新的環境,打造高水平的研發團隊。
她說,陶氏挑選人才很重視面試,絕不僅限于求職者畢業于哪所學校或擁有什么學位。通過面試,了解申請人有沒有好奇心,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思路及對信息匯總、歸納和分析的能力。
陶氏衡量創新的標準,第一看是否取得發明專利;第二是組織論壇,把研發人員請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之后進行跟蹤;第三是看創新需要多少投入,能夠產生多少價值。
“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上海陶氏中心將開展哪些項目?”針對CCIN記者的這一問題,高恬莎表示,就中國而言,陶氏關注“調結構、擴內需、保增長”所帶來的機會,尤其關注中國政府鼓勵發展的節能減排和環保產品。陶氏希望能夠在中國大力應用此方面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幫助中國實現所定的目標。
高恬莎最后透露:下一步陶氏將與有關方面合作,依托陶氏中心實驗室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一個一流的培訓中心和測試中心,把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應用到具體工程中。
擁有500余名科研人員、80多個實驗室的上海陶氏中心,6月初在國家級高科技園區張江正式運行。該中心主要服務于中國和亞太區,也是陶氏化學全球最大的科研機構。CCIN記者近日來到這一嶄新的“科研王國”,采訪了陶氏化學中國公司首席技術官高恬莎博士。
并購加強了研發力量
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平地,如今雄偉的研發大廈已樹起。走進寬敞明亮的大堂,高恬莎以略顯自豪的口吻向CCIN記者介紹:上海陶氏中心面向建筑、交通、能源、水處理、電子設備及個人護理等關鍵領域,開發創新型解決方案。上海中心的亮點之一是匯聚了陶氏專業研發技術和面向市場的應用開發能力,整合了面向不同市場、基于不同技術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這里的高通量實驗室讓科研人員能夠在短暫的時間里完成數千次復雜實驗,這在陶氏尚屬首次。此外,這里還設有陶氏全球信息技術中心。
今年4月陶氏并購了羅門哈斯,此次上海陶氏中心開業,體現了兩方科研力量的整合。高恬莎稱,“我們把雙方科技強項結合起來,根據市場趨勢,重新設置了部門。”羅門哈斯是以客戶為導向的公司,陶氏在工藝優化、控制生產成本和生產制造方面有優勢,兩家公司在業務領域很少直接競爭,主要是互補關系。并購后的新陶氏研發力量得到加強,客戶范圍也進一步得以擴大。
高恬莎舉例說,上海中心將成為陶氏在廢水再利用方面的全球研發和應用中心,為化工、核電、鋼鐵、紡織和市政用水部門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新成立的水處理部將繼續開發高效率、低能耗的離子交換膜,新一代的離子交換纖維和過濾技術也在研發中。
全球首推“客戶創新中心”
設在上海中心的“客戶創新中心”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記者看到該中心100多平方米的房間布置得富有創意,一些化工終端產品陳列在櫥柜內和桌上,其間還放有一些顏色與造型都很吸引眼球的玩具。高恬莎介紹說,“客戶創新中心”是陶氏科研人員與客戶合作洽談的場所。在這里,客戶通過感官體驗,把抽象的概念轉變為實物原型,從而把市場機遇和新穎構想轉化為支撐盈利的解決方案。這一“共享實驗資源,攜手共促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創下了陶氏又一項全球第一。
“在陶氏的任何一個事業部,從事研發工作時都必須將客戶的需求牢記在心。” 高恬莎隨手從桌上拿起一個風電模型說,“中國越來越重視開發風能,風力發電機槳葉一般長度為40~90米,所用的是復合材料。陶氏的科研人員與中國槳葉設計師在一起討論時,要了解客戶在產品應用過程中應避免出現哪些問題,要為客戶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高恬莎還說:在亞太地區陶氏有50家大客戶,陶氏為了了解這些客戶對創新技術和未來發展的看法,定時請他們來上海中心進行討論和溝通,制定出未來幾代產品的發展計劃。
“人元素”為本吸引優秀人才
作為陶氏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如何挑選并吸引科技人才?高恬莎對此答道,陶氏以“人元素”為本,創造一種創新的環境,打造高水平的研發團隊。
她說,陶氏挑選人才很重視面試,絕不僅限于求職者畢業于哪所學校或擁有什么學位。通過面試,了解申請人有沒有好奇心,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思路及對信息匯總、歸納和分析的能力。
陶氏衡量創新的標準,第一看是否取得發明專利;第二是組織論壇,把研發人員請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之后進行跟蹤;第三是看創新需要多少投入,能夠產生多少價值。
“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上海陶氏中心將開展哪些項目?”針對CCIN記者的這一問題,高恬莎表示,就中國而言,陶氏關注“調結構、擴內需、保增長”所帶來的機會,尤其關注中國政府鼓勵發展的節能減排和環保產品。陶氏希望能夠在中國大力應用此方面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幫助中國實現所定的目標。
高恬莎最后透露:下一步陶氏將與有關方面合作,依托陶氏中心實驗室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一個一流的培訓中心和測試中心,把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應用到具體工程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雯雯)
相關新聞
- 陶氏化學陳紅宇博士到北化先進彈性體中心進行學術交流 2015-10-26
- 中國化學會與陶氏化學舉辦青少年化學交流活動 2014-08-28
- 陶氏化學訪問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商談科技合作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