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性粘合水凝膠一旦與濕組織接觸,就會快速形成大量氫鍵,然后形成共價鍵,從而獲得強粘附性。因此,濕性粘合水凝膠作為一種潛在的軟組織修復材料已被廣泛報道。然而,濕性粘合水凝膠在體內潮濕環境中表現出嚴重的溶脹,粘合強度和機械性能隨之顯著減弱,導致無法滿足高爆破壓軟組織的修復要求,并易引發嚴重的術后粘連。
近期,中山大學吳丁財教授團隊通過濕氣誘導相分離和溶劑交換策略獲得不對稱多孔PVA水凝膠作為力學耗散層和防粘連層,隨后采用原位光固化技術將PAAc-N+濕性粘合層與PVA耗散層的多孔面復合在一起,獲得一種超結構濕性粘合水凝膠(PVA/PAAc-N+,圖1)。得益于耗散層的高結晶度以及濕性粘合層中季銨陽離子和羧酸根陰離子之間的離子交聯,PVA/PAAc-N+在不犧牲粘合強度(63.1 kPa)的情況下具有超低溶脹率(0.29);由于耗散層的多孔表面能夠促進濕性粘合層與堅韌耗散層界面處的機械互鎖,PVA/PAAc-N+具有高達493 mm Hg的超高平均爆破壓(圖2)。PVA/PAAc-N+在豬心破損出血模型中顯示了快速的封堵能力,在大鼠肝臟粘附模型中具有長效穩定粘合(14天)和防術后組織粘連性能(圖3)。總之,該超結構多孔水凝膠具有超低溶脹、耐超高爆破壓和抗術后組織粘連等特性,在組織修復領域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該工作以“Super-Structured Wet-Adhesive Hydrogel with Ultralow Swelling, Ultrahigh Burst Pressure Tolerance, and Anti-Postoperative Adhesion Properties for Tissue Adhesion”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5400)。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生馬鵬威和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博士后梁偉文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黃榕康副主任醫師、沈慧勇教授、王輝主任醫師以及吳丁財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5400
吳丁財教授課題組網址:http://www.jrdgc.com/ss/wudc/profi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