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輕、透明且能夠使用溶液制備大面積器件而獲得了廣泛的研究關注。得益于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NFA)和與之匹配的聚合物供體的發展,OSCs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PCE)已被提高到19%以上。除了高性能給體和受體材料的設計與合成之外,實現對活性層本體異質結形貌的精確控制同樣是是至關重要的。寡聚噻吩是富含電子的化合物,是高性能有機半導體材料最重要的構筑基元之一。噻吩和噻吩基共軛材料之間有效的分子間相互作用使寡聚噻吩成為有效的添加劑以精確調控活性層形貌。此外,寡聚噻吩具有不復雜的化學結構并且可以容易地獲得。然而,寡聚噻吩很少被用作OSCs器件的添加劑,它們在活性層成膜過程中如何起作用仍然不清楚。
基于此,東華大學陳義旺教授、胡華偉研究員以及深圳技術大學張光燁教授等人展開合作,將兩個寡聚噻吩分子(即2T和4T)引入到基于PM6:Y6的二元OSCs中,以了解這些添加劑如何影響成膜動力學過程,納米級形貌,以及相應的OSCs的光伏性能。研究發現4T主要作用于受體材料Y6的聚集,而2T在溶液加工過程中可以協同提升PM6和Y6兩種材料的聚集,賦予共混膜更有序的分子堆積,從而獲得更快和更平衡的電荷傳輸。此外,2T調控的共混膜表現出更有利的垂直相分離,這可以提高電荷提取效率,同時抑制電荷復合。結果表明,不含添加劑的OSCs實現了16.1%的PCE,短路電流密度(JSC)為26.7 mA cm?2,VOC為0.846 V,填充因子(FF)為71.2%。采用2T添加劑處理的器件在各個參數上都有較明顯的改善,表現出26.9 mA cm?2的JSC、0.854 V的VOC和78.6%的FF,最終導致18.1%的最佳PCE,這是基于PM6:Y6 OSCs的最高值之一。相比之下,4T添加劑處理的OSCs比沒有添加劑處理的器件性能略增強,PCE為17.2%,FF為76.8%,同時觀察到VOC略降。2T處理的器件在PCE、VOC以及FF方面的優越性表明寡聚噻吩在活性層形貌控制,抑制復合損失實現高性能器件上具有重要作用。
圖4.a-c)PM6:Y6共混膜的膜深度依賴型光吸收譜。d-f)基于PM6:Y6的共混膜的質量比垂直分布。h-j)基于PM6:Y6共混膜的激子產生輪廓。
原位紫外-可見光譜(in-situ UV-vis)表明在成膜過程中,2T對聚合物供體和NFA的聚集起到有效地調控。GIWAXS、AFM、RSoXS和FLAS表明2T處理的PM6:Y6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形態,增強了給體和受體材料的分子堆積,同時提高了相區純度以及減小了相分離尺寸,并形成更有利的垂直相分離結構。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303661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EM:控制第三組分分布實現高性能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0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蔡平、華南理工大學薛啟帆 AFM:溶液加工的厚度不敏感陰極中間層在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2025-01-08
- 中科院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 2016-12-26
- 化學所發現雙寡聚噻吩分子吸附結構多樣性及轉化規律 2007-06-04
- 陳義旺課題組 AFM:通過納米壓印結合順序旋涂策略實現具有垂直梯度分布的高效準平面異質結有機太陽電池 2022-11-06
- 華南理工大學段春暉教授課題組《Nano Energy》:通過精細調控活性層形貌制備出效率超過16%的二元全聚合物有機太陽電池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