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陳英紅/廣西大學程芳超、石紹宏 Nano-Micro Lett.:3D打印碳基電磁屏蔽支架用于集成電子電磁輻射防護
2024-01-18 來源:高分子科技
5G乃至6G等無線通訊技術的革新極大促進了國防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然而,無線電磁波在傳播過程所引起的電磁輻射污染問題,已是現階段通訊系統維護與人體健康保障面臨的重大難題,發展電磁屏蔽材料與器件是解決電磁輻射污染的關鍵途徑。通常,傳統金屬基電磁屏蔽材料是實現電子元件電磁防護的重要組件,其通過模具制造成型,并集成、組裝至電子元件內部,從而實現電子元件的電磁兼容。但金屬基材本身存在高密度、高剛度、難成型及潛在的二次輻射污染等缺陷,一定程度制約著其廣泛應用。同時,傳統金屬屏蔽件的集成往往需占據電子設備內部的額外空間,難滿足電子元件小型化、集成化的應用需求。因此,研究新型多樣化、高性能的電磁屏蔽結構,更好實現集成電子的電磁防護目標,將極大促進電磁屏蔽組件在多場景電磁環境下的發展與應用。
圖1. Gr@CNT功能油墨的流變性能和可打印性
圖2. 3D打印支架的電磁屏蔽特性
圖3. 電磁屏蔽組件的電磁輻射防護與輔助散熱性質
上述工作以“3D-Printed Carbon-Based Conform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Module for Integrated Electronics”為題,發表在《Nano-Micro Letters》(IF =26.6)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廣西大學石紹宏博士,通訊作者為廣西大學程芳超副教授和四川大學陳英紅教授。圍繞3D打印電磁功能材料與器件的研究,該團隊已在 Carbohyd. Polym. 2023, 120945; Chem. Eng. J. 2022, 138248; Compos Part B-Eng. 2021, 109500等期刊上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這些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2303036)、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20GXNSFAA297028)、四川省自然科學基金(2023NSFSC0986)等項目重點支持。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317-w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杰平團隊誠聘博士后 - 3D打印、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等方向 2025-04-22
- 南洋理工大學周琨教授課題組 Adv. Sci.:增材制造超柔性傳感器 2024-12-28
- 南理工王杰平、易文斌、趙子杰等 Angew:基于離子交換水凝膠的微結構銅增材制造 2024-04-07
- 浙大伍廣朋教授課題組 Angew:可水顯影的高性能二氧化碳基化學放大光刻膠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