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炮轟SCI崇拜風
2009-09-2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上,20余名兩院院士和美國科學家針對當前頻頻爆發的“學術不端流感”展開了激烈討論,其中SCI崇拜癥遭到與會專家集體炮轟。
杜祥琬院士認為,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改變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袄献右簧蛯懥艘黄恼''道德經'',只有5000字,現在只能算一篇論文,按照現在的學位標準可能連碩士學位都得不到。這就啟發我們反思,對定量和定性的評價該如何掌握!
楊樂院士對20多年來我國科研體制思路進行了梳理。他認為科研管理的模式偏重于定量化,過分強調SCI影響因素,但是“這可以作為某一因素,而不是決定性因素”。
在楊樂看來,科技界的高水平學者,如果每五六年能夠做出一項推動國家進步的項目,比每年都發表若干篇SCI論文更有意義,所以必須轉換觀念,使科研樹立正確的目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原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佳洱給大家講了個讓他記憶猶新的故事:在北京某研究所,一個科學家本來做得很好,因認定另一個方向更重要而轉了領域?墒屡c愿違,他由于沒能馬上出版論文,被末位淘汰,由研究員降到副研究員,房子收回,老婆離婚。“有時候叫我評一些東西,一上來說一年寫十篇文章,我說我沒有這個本事,5年寫一篇好文章就不得了啦!彼魡窘o基礎科學一個寬松的環境。
當前學術界完全按文章數量和影響因子評英雄,很多學校規定碩博學位攻讀期間沒有達到指定數目的論文則無法獲得學位,諸多教授學者更是視文章如命,評職稱、得獎勵完全依賴于文章發表,導致學術刊物出現很多粗制濫造的文章,學生為了畢業前趕出論文而不能專心做研究,給科學研究造成不小的影響,院士的意見希望能使當今學術界的SCI崇拜風掉轉風向。
杜祥琬院士認為,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改變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袄献右簧蛯懥艘黄恼''道德經'',只有5000字,現在只能算一篇論文,按照現在的學位標準可能連碩士學位都得不到。這就啟發我們反思,對定量和定性的評價該如何掌握!
楊樂院士對20多年來我國科研體制思路進行了梳理。他認為科研管理的模式偏重于定量化,過分強調SCI影響因素,但是“這可以作為某一因素,而不是決定性因素”。
在楊樂看來,科技界的高水平學者,如果每五六年能夠做出一項推動國家進步的項目,比每年都發表若干篇SCI論文更有意義,所以必須轉換觀念,使科研樹立正確的目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原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佳洱給大家講了個讓他記憶猶新的故事:在北京某研究所,一個科學家本來做得很好,因認定另一個方向更重要而轉了領域?墒屡c愿違,他由于沒能馬上出版論文,被末位淘汰,由研究員降到副研究員,房子收回,老婆離婚。“有時候叫我評一些東西,一上來說一年寫十篇文章,我說我沒有這個本事,5年寫一篇好文章就不得了啦!彼魡窘o基礎科學一個寬松的環境。
當前學術界完全按文章數量和影響因子評英雄,很多學校規定碩博學位攻讀期間沒有達到指定數目的論文則無法獲得學位,諸多教授學者更是視文章如命,評職稱、得獎勵完全依賴于文章發表,導致學術刊物出現很多粗制濫造的文章,學生為了畢業前趕出論文而不能專心做研究,給科學研究造成不小的影響,院士的意見希望能使當今學術界的SCI崇拜風掉轉風向。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真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