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框架(MOFs)因其用途廣泛且空氣中穩定的結構易于調節而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根據硬和軟酸堿理論,MOFs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金屬離子或團簇和有機連接體進行模塊化合成。合成MOFs的策略通常涉及金屬與雜原子的配位,例如O(例如羥基、羧基)、S(例如硫醇)、N(例如吡啶、吡嗪)和多個雜原子(例如吡嗪與氰基)。相比上述,基于金屬—碳配位的二維MOF很少有報道,因為大多數金屬-碳鍵在水氧環境下不穩定。盡管已有在惰性條件下在金屬表面成功合成了明確的基于金屬—炔烴的二維(2D)配位,但是苛刻的制備條件限制了金屬—碳基MOFs的廣泛應用,基于金屬—碳配位的MOFs的合成仍然是一個挑戰。
圖1. 基于Ag-C配位的2D MOF的制備示意圖。(a)Ag-iCN的合成(下圖:Ag-iCN的分子結構(左),Ag-iCN分子的晶體堆積空間分布(右))。SJTU-101(b)和SJTU-102(c)的合成。
圖3.(a)SJTU-101沿[001]方向的像差校正HRTEM圖像。(b)(a)中選定區域的高倍顯微照片。(c)SJTU-101優化得到的結構沿[001]方向的模擬投影勢圖。SJTU-101沿[001]方向的SAED圖案(d)和模擬倒易晶格圖像(e)。(f)TEM圖像,(g)SJTU-102沿[001]方向的SAED 圖案。(h)SJTU-102的濾波TEM圖像和(i)模擬TEM圖像。比例尺:(a、b、c、f、h、i)10 nm、2 nm、2 nm、500 nm、2 nm、2 nm;(d、g) 1 nm?1。
目前該工作以“Two-Dimensional Silver–Isocyanide Frameworks”為題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17658.)上。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研究生姜愷悅。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中國博士后基金等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7658
- 斯坦福大學鮑哲南教授課題組:堅韌導電的高體積和高面積容量二維MOFs材料 2018-01-18
- 吉大楊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團隊 JCR:金屬有機框架雙功能納米系統用于緩解酸鋁脅迫并調節植物生長 2024-11-19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Zachary Hudson教授等 JACS:導向網狀化學合成介孔ZIFs 2024-11-02
- 浙江大學周民團隊《Biomaterials》:金屬有機框架-依達拉奉納米復合物用于治療放療引起的腦損傷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