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歷數13種學術不端:建議設誠信檔案
2009-10-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在科學技術快速進步,一批杰出人才成長的同時,我國科技界建設也帶有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征——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原始創新少。”在昨天的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直揭眼下學術界存在的論文造假等13類不端行為。
杜祥琬院士總結的13類“怪現狀”包括:第一類是論文著作的造假、剽竊、搭車署名愈演愈烈;第二類靠拉關系、“忽悠”、“跑部錢進”爭項目、經費;第三類是評審成果時搞“友情評審”,搞運作,甚至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炮制假成果;第四類是偽造學歷、偽造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許多國家和地區以被SCI收錄及引證的論文情況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引用查詢證明;第五類是報獎搞包裝,對有關評委和工作人員拉關系、搞運作,甚至利誘;第六類是部分院士候選人的提名材料言過其實;第七類是有的院士名人多頭兼職而不能盡責;第八是個別專家學者對自己并不內行、并不了解的領域以權威姿態發表評論,誤導公眾;第九類是有的專家在項目評審、成果鑒定、獎勵評審中不能超脫小單位或相關者的利益,不能堅守科學態度;第十類是為了應付評估檢查,有的單位集體做假;第十一類是有的科技管理部門把管理權力化、利益化,長官意志至上;第十二類是個別領導干部違反程序,干預評審,甚至干預院士的評選;第十三類是在不正之風的影響和利益的誘惑下,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鉆營代替鉆研,以權術代替學術,“有知識,缺文化;有物質,缺精神,難成人才,何談大師!”
杜祥琬認為,根除學術不端的藥方在于“構建教育、制度、監督、法制相結合的科技誠信工作體系”。他表示,我國科技界需建立“客觀和超脫的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機構”,建議建立從單位到個人、包括院士在內的誠信檔案,作為評項目、授獎的依據之一。
杜祥琬院士總結的13類“怪現狀”包括:第一類是論文著作的造假、剽竊、搭車署名愈演愈烈;第二類靠拉關系、“忽悠”、“跑部錢進”爭項目、經費;第三類是評審成果時搞“友情評審”,搞運作,甚至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炮制假成果;第四類是偽造學歷、偽造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許多國家和地區以被SCI收錄及引證的論文情況來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引用查詢證明;第五類是報獎搞包裝,對有關評委和工作人員拉關系、搞運作,甚至利誘;第六類是部分院士候選人的提名材料言過其實;第七類是有的院士名人多頭兼職而不能盡責;第八是個別專家學者對自己并不內行、并不了解的領域以權威姿態發表評論,誤導公眾;第九類是有的專家在項目評審、成果鑒定、獎勵評審中不能超脫小單位或相關者的利益,不能堅守科學態度;第十類是為了應付評估檢查,有的單位集體做假;第十一類是有的科技管理部門把管理權力化、利益化,長官意志至上;第十二類是個別領導干部違反程序,干預評審,甚至干預院士的評選;第十三類是在不正之風的影響和利益的誘惑下,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鉆營代替鉆研,以權術代替學術,“有知識,缺文化;有物質,缺精神,難成人才,何談大師!”
杜祥琬認為,根除學術不端的藥方在于“構建教育、制度、監督、法制相結合的科技誠信工作體系”。他表示,我國科技界需建立“客觀和超脫的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機構”,建議建立從單位到個人、包括院士在內的誠信檔案,作為評項目、授獎的依據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真真)
相關新聞
- 陳學思院士/田華雨教授/方華攀副教授 AHM:生物材料在腦部疾病中的機遇與挑戰 2025-06-08
- 港中深/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 JACS: 通過受體樹枝化實現高效的有機室溫磷光 2025-05-20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CEJ:兼具高強度、優異阻燃性和尺寸穩定的多功能竹基復合材料 2025-05-20
- 基金委發布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 2020-12-30
- 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學者有德 行者守端 2017-02-10
- 《科學》微塑料幼魚熱點論文被控學術不端 2016-12-13
- 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通知: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鉤! 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