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張垚鑫、上海理工熊婷 Matter Preview 文章:動態水閘促進微納米水膜的形成-從而實現快速太陽能驅動的蒸發
2024-10-12 來源:高分子科技
太陽能驅動的界面蒸發技術因其卓越的能源效率、低碳足跡、高成本效益和無二次污染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燃料和電力生產及其他能源/環境領域。傳統蒸發器通常依靠毛細作用實現持續供水,這往往會導致水充滿整個多孔結構,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寄生熱損失。為進一步提高蒸發性能,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研究團隊聯合在期刊Matter上發表題為“Dynamic water gating facilitated the formation of micro-nano water films for rapid solar-driven evaporation”的Preview論文,介紹了微納水膜強化的太陽能界面蒸發結構。
圖1 光熱蒸發結構中的微納水膜設計
類似地,成等人從天然巖石中水的存在形態中汲取設計靈感,開發出具有低表面能的多孔材料,構建了微納水膜強化的蒸發結構(圖 1D)。通過調節水膜厚度,該結構在 1 sun下實現了約 2.18 kg m-2 h-1 的高蒸發率。無獨有偶,鎳泡沫表面的CuO 微針也被證明能有效誘導微納水膜的形成。微納水膜的設計理念暗合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平衡,其中,高傳質速率會增加寄生熱損失,而弱傳質速率會限制蒸發動力學并降低阻鹽性能(圖 1E)。只有通過精確調節微納米水膜厚度實現熱質平衡,SDWE 才能實現高蒸發性能。除了 SDWE,其他先進的蒸發材料也可以基于此原理進行設計。
原文鏈接 http://dx.doi.org/10.1016/j.matt.2024.08.004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