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飲用水短缺和淡水資源分配不平衡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危機。傳統海水淡化技術存在高能耗、設備腐蝕和鹽積累等問題,而太陽能驅動界面蒸發技術因其低能耗和低碳足跡在海水淡化和污水處理方面備受關注。然而,鹽水蒸發速率和耐鹽性仍是其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疆大學朱若斐副教授課題組提出了氫鍵誘導自組裝構筑多級強氫鍵網絡纖維素水凝膠的新策略,來改善纖維素基水凝膠在分子尺度下水輸運路徑不可控、氫鍵動態穩定性不足的問題。相關研究成果以“Multi-Bionic Strategies Integration in Cellulose Nanofiber-Based Metagels with Strong Hydrogen-Bonded Network for Solar-Driven Water Evaporation”發表于《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該研究通過強堿誘導纖維素納米纖維晶型重構,在分子間引入高度取向的氫鍵協同交聯網絡,強化氫鍵締合作用實現水凝膠從分子尺度到納米-微米尺度的網絡優化,顯著提升界面蒸發過程中水分子擴散的方向性及滲透通量。受自然界蓮花的多重理念啟發(圖1),水凝膠集成了蓮花的3D外觀構型、親水性蓮花花瓣(WCA=0°)和疏水性蓮葉(WCA=132°)的Janus潤濕性以及植物水分蒸騰作用。獨特的蓮花3D構造使水凝膠在海水淡化過程中可以從環境中獲得額外的能量補充,Janus潤濕性不僅使其具有自漂浮能力并在鹽水蒸發過程中具有單向的鹽離子回流通道從而實現自脫鹽,并且利用水凝膠內部的強氫鍵網絡結構加速了水分子在其內部的擴散和蒸發,在一個太陽光輻射下,水分蒸發率高達3.61kg·m-2·h-1,蒸發效率為94.94%,為海水淡化提供了一種耐鹽且高效的技術支持。
圖1. 具有3D蓮花外觀的纖維素基水凝膠設計理念
低成本炭黑納米顆粒的引入使得纖維素基水凝膠全光譜太陽能的吸收率達到了98.24%,并且水凝膠在1.0和2.0標準太陽光照射下,表面溫度分別從21°C迅速上升到約72°C和95°C,表明其作為太陽能驅動界面蒸發器的潛力。當水凝膠漂浮于氣液界面時,熱量被局限在氣液界面,導致在界面處有最大的蒸發效果。此外,由于獨特的3D蓮花構造,水凝膠在蒸發過程中底部的陰影處存在大量低于環境溫度和水溫的冷區,可以實現能量從環境到較冷(亞環境)表面的環境能量補充從而加速水的蒸發。
圖2. 纖維素基水凝膠的太陽能驅動界面蒸發性能
染料廢水的處理一直是紡織工業的長期瓶頸,該研究將含有大量無機鹽類和染色助劑的酸性藍染料(羊毛染色的副產品)和活性紅染料(棉花染色的副產品)廢水作為典型污染物,使用纖維素基水凝膠進行界面水蒸發,成功實現了脫色和脫鹽效果,凈化水的離子含量遠低于WHO對飲用水的標準。此外,為了證明水凝膠蒸發器的海水脫鹽性能,該研究對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三個海水樣品進行了蒸發測試,結果均驗證了其出色的鹽分去除能力。另外,海水淡化期間水凝膠也展現了優異的耐鹽性和自脫鹽性能,這是由于水凝膠的超親水蓮花花瓣可以實現鹽回流和水蒸發,底部的疏水荷葉結構可以阻止底部鹽水的濃縮結晶,水凝膠的多孔結構在不同的方向上提供了許多有效的水輸送通道(圖3),這些通道的流動連接了蒸發界面和鹽水以確保超快的鹽傳輸。此外,還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分析了纖維素基水凝膠交聯網絡在分子水平上對水蒸發的優勢,這種強氫鍵連接了材料內部中的大量分子,使得水分子通過通道結構快速擴散并在界面上加速蒸發。
圖3. 纖維素基水凝膠的海水淡化及廢水凈化性能
為了探討水凝膠材料作為界面蒸發器在現實場景中的適用性,本研究在新疆大學校園進行了戶外實驗(圖4,中國烏魯木齊)。水凝膠蒸發器在戶外陽光的照射下表面溫度迅速上升并凝結成清潔水,并且蒸發器的側面和中心區域之間有明顯的溫差,側邊溫度和底部溫度均明顯低于環境溫度,證實了環境溫度對其獨特影響,以及水凝膠材料對室外環境的適應性。此外,將纖維素基水凝膠與商用塑料共同掩埋于布滿種子的土壤中,其可以在30天內完全降解,并且期間用凈化鹽水持續灌溉使得種子萌發,驗證了水凝膠的可降解性以及凈化水的無毒性。通過將小鼠胚胎成骨前細胞MC3T3-E1在纖維素基水凝膠中孵育48小時后觀測活/死細胞數驗證了其無毒的生物相容性,證明了這一生物質衍生材料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圖4. 纖維素基水凝膠的戶外實驗及生物相容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策略,結合氫鍵交聯網絡和多種仿生特性,設計了一種高效的可持續和生物可降解的纖維素基水凝膠并用作太陽能驅動界面蒸發器。其實現了對世界不同地區海水資源的長期凈化,保證了鹽離子的反向通道流動和自溶解。在干旱地區自然光下進行的室外水分蒸發實驗,結果表明每平米的纖維素基水凝膠可以滿足8個成年人的日常飲用水需求,并驗證了凈化水的安全性,這項工作的發現有望解決海洋污染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該研究成果“Multi-Bionic Strategies Integration in Cellulose Nanofiber-Based Metagels with Strong Hydrogen-Bonded Network for Solar-Driven Water Evaporation”(DOI:10.1007/s42765-025-00517-w)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新疆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朱若斐副教授。
原文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765-025-00517-w
- 芬蘭坦佩雷大學郭洪爽博士 Adv. Mater.: 探索集體行為 - 從智能材料到仿生設計 2025-05-04
- 韓國KAIST應鄔彬、寧波材料所朱錦 Macromolecules:紅海星啟發的水下自愈材料突破 2025-04-29
- 西北大學范代娣教授、朱晨輝教授、李陽副教授 AM:基于仿生凝血級聯途徑的多肽修飾脂質體納米顆粒可噴涂水凝膠治療不可壓破性創面出血 2025-04-19
- 華中師大曹郁教授團隊 Polym. Rev. 綜述:溫敏纖維素水凝膠 - 材料設計前沿 2025-02-21
- 武大周金平/宋智平團隊 Adv. Mater.:羧酸化纖維素水凝膠電解質助力雙界面穩定水系鋅-有機電池 2024-11-14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姜鋒教授團隊 《Mater. Today》:拉伸率超過40000%的全纖維素水凝膠 2024-03-16
- 上海交大張垚鑫、上海理工熊婷 Matter Preview 文章:動態水閘促進微納米水膜的形成-從而實現快速太陽能驅動的蒸發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