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RTP材料在溫度檢測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缺乏一種簡單直觀的方法來可視化檢測超低溫。重慶理工大學楊朝龍教授課題組成功制備了一種新型的柔性交聯聚合物TPTA@PU膜,該薄膜表現出長余輝、高磷光量子效率和出色的機械性能。重要的是,TPTA@PU膜表現出顯著的熱響應行為,在80到280 K的溫度范圍內,余輝顏色迅速從藍色變為綠色,且余輝顏色的RGB值與溫度之間存在正線性相關性。基于這些顯著特性,該課題組利用TPTA@PU膜作為熱響應元件,實現了超低溫的可視化檢測。這項工作有望為RTP材料在更前沿領域的應用提供更多的靈感和可能性。
作者篩選了系列氨基芳環分子制備了柔性交聯聚合物薄膜。在該體系中,大量的羰基和氮原子促進了三線態激子的生成,網絡結構下磷光體的運動被抑制,確保了三線態激子的穩定性(圖1a)。聚合物薄膜表現出優異的耗氧特性,在紫外激發后顯示出優異的發光特性,包括長的磷光壽命和高的量子產率(圖1b,c)。在此基礎上,作者對薄膜的光物理性質及其發光機制進行了進一步表征。薄膜表現出高的透明性,在紫外光輻照后,表現出高效的余輝發射,其壽命最長可達972.3ms,亮度最高可達1.2cdm-2(圖2)。TPTA@PU薄膜的光譜強度以及壽命隨溫度的升高表現出明顯的負相關性,證實了該薄膜的發光源自RTP而非熱激活延遲熒光(TADF)。紫外輻照60s后,TPTA@PU薄膜的光譜和強度大幅度提升,這歸結于紫外輻照過程中薄膜內氧氣的消耗所致(圖3)。
圖1 柔性聚合物薄膜的制備示意圖
圖2 柔性RTP薄膜的光物理性質
圖3 大氣條件下TPTA@PU薄膜的發光機制
此外,該系列薄膜表現出優異的機械性能,其斷裂伸長率約為120%,能夠提取2.6kg的反應釜,最重要的是在拉伸過程中薄膜的磷光性能基本不發生改變,顯示了其在大面積顯示、柔性穿戴領域的潛在應用(圖4)。
圖4 柔性RTP薄膜的機械性能
在研究中,作者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其TPTA@PU薄膜的余輝顏色由藍快速變綠,在高低溫下具有不同的發射中心,顯示了其作為溫度傳感元件的潛力。如圖5e所示,在80-280 K的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B值下降,而R和G值增長,這與不同溫度下余輝圖像顯示的顏色趨勢一致,且G/B值與溫度變化之間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R2 ≥ 0.985)。因此,當余輝顏色作為可見指標時,RGB分析可以作為一種簡單的方法用于檢測溫度,從而實現基于RTP薄膜材料的超低溫可視化檢測。
圖5 TPTA@PU薄膜在超低溫環境溫度檢測中的潛在應用
綜上所述,本工作通過一種簡單的策略制備了柔性聚合物RTP薄膜材料,根據薄膜所表現出的特性,實現了對超低溫的可視化檢測,為RTP材料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相關成果以題目為“Visualization Detection of Ultralow Temperature Based on Flexible Cross–linked Polymer Systems”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Adv. Funct. Mater. 2024, 2416465)。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重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郭鳳玲,通訊作者為楊朝龍教授。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科技局、重慶市教委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6465
- 西安交大張志成教授團隊 Adv. Mater.: 在柔性壓電聚合物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5-04-23
- 華工郭建華、蔣興華團隊 CEJ:具有優異吸波性能和紅外/微波刺激響應形狀記憶功能的自修復型FCIP/RGO/PUU柔性復合材料 2025-04-20
- 南開大學劉遵峰教授課題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學)、師資博士后等 - 材料學、化學、高分子、物理、生物學、紡織與纖維、金屬、計算模擬、電子信息等 2025-04-17
- 上海理工宋文良/余燈廣、東華大學廖耀祖 Green Chem. 綜述:超交聯聚合物 - 二氧化碳捕獲與轉化的利器 2024-05-07
- 中石大(華東)戴彩麗、趙明偉課題組 AFM:超分子作用+化學延遲交聯構筑超深層凍膠壓裂液 2024-04-26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Adv. Funct. Mater.》:可光焊接的光熱、熒光、形狀記憶金屬-酚交聯聚合物及其功能化4D器件 2024-04-12
- 長春應化所白晨曦研究員團隊 Macromolecules: 通過后聚合大分子鏈交換反應合成耐超低溫的聚乙基氟苯基硅氧烷彈性體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