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革過程中,鞣制和復鞣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全球90%以上的皮革鞣制仍采用鉻鞣,但是在鉻鞣過程中,只有70-80%鞣劑被皮膠原吸收。剩下的殘留在廢水中。目前,含鉻廢水通常采用堿沉淀法處理,但由于廢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水解的膠原蛋白和有機酸,這種物質與Cr形成穩定的絡合物,防止鉻的完全沉淀。吸附是一種被廣泛用于處理含鉻廢水的替代方法(Ⅲ),因為該方法簡單、可控、可修飾和可再生盡管上述方法效率很高,但它們也有許多缺點,。如吸附后解吸帶來的二次污染。基于此,本研究以殼聚糖-羧甲基纖維素為原料制備一種氣凝膠,該氣凝膠用于制革廢水吸附之后可回收用作復鞣劑。這種一舉兩得的方法完美解決了廢水處理與資源浪費的問題。相關工作被發表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IF 20.2)。
圖1 氣凝膠的制備及其資源化利用過程
近日,陜西科技大學生物質與功能材料研究所王學川教授、黨旭崗副教授報道了一種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殼聚糖-羧甲基纖維素生物制基氣凝膠(CMC-Na/CS),用于制革廢水吸收的同時用于皮革復鞣與填充過程。吸附過程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和準二級動力學。Cr3+、Al3+和Zr4+的最大擬合吸附容量分別可達250.0、111.1和100.0 mg/g。經金屬離子吸附后得到的復合材料(CMC-Na/CS-Cr3+、CMC-Na/CS-Al3+和CMC-Na/CS-Zr4+)作為復鞣劑用于皮革的復鞣工藝。復鞣劑可使皮革的收縮溫度提高5℃。與傳統方法相比,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實現了含金屬離子廢水處理與廢吸附劑/吸附劑回收的一體化。
由表1 可以得出Langmuir等溫模型更加適合用于描述CS/CMC-Na吸附Cr3+, Al3+和Zr4+三種金屬離子的吸附行為,說明Cr3+, Al3+和Zr4+在吸附劑的表面發生了單分子層吸附。并且分子吸附在吸附劑內部穩定的活性位點上。Freundlich模型的參數KF值分別為6.17,2.14和1.86,n值分別為2.02,1.71和1.74。由于參數KF不同且n值均大于1,表明吸附條件有利于吸附的進行。由于CS/CMC-Na中的殼聚糖含有氨基以及CMC-Na水解后的羧基,因此CS/CMC-Na對三種金屬離子可能存在的吸附方式有靜電吸引、離子交換和配位絡合。此外,由表3可知,CS/CMC-Na吸附Cr3+, Al3+和Zr4+三種金屬離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也存在差異。這可能與金屬離子的特性(原子量、價態、水化半徑、水化能、水解常數、電 負性、氧化還原電位等);有機配體的化學特性(如官能團的種類等);泰勒效應等有關。
圖2 經過CMC-Na/CS-Cr3+、CMC-Na/CS-Al3+和CMC-Na/CS-Zr4+復鞣后皮革的物理機械性能與微觀形貌
復鞣過程包括各種復鞣劑和膠原的反應,形成共價鍵、配位鍵、離子鍵、氫鍵和范德華力相互作用等。復鞣劑會與皮膠原產生單點結合或者多點結合,使復鞣劑分子被吸附或填充在皮革纖維表面和纖維間。從而使膠原的耐濕熱穩定性提高,纖維編織狀態發生改變,纖維分散度改變,厚度增加柔軟度,豐滿性和彈性發生變化。在Cr3+和Al3+的配合物中,最常見的為正八面體的配合物,盡管Zr4+可以形成多中形態的配合物,但是為了統一,均以八面體結構的配合物來進行討論。對于基態Cr3+來說,其外層電子結構為3d44s04p0,Cr3+離子形成的是d2sp3雜化,由于d2屬于(n-1)d內層軌道,形成的鍵為內軌配鍵,相應的配合物為內軌型配合物。與Cr3+相似,Zr4+在形成配合物時,不論以那種方式進行雜化,都會用到(n-1)d內層軌道, 因此得到的配合物也為內軌型配合物。但是,在形成雜化軌道后,配位數為6 的Cr3+沒有多余的空軌道,但是配位數為6 的Zr4+還剩三個空軌道,這就不如Cr3+形成的配合物穩定。然而對于Al3+來說,由于d軌道在最外層,所以形成的配合物為外軌型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內軌型配合物比外軌型配合物會更加穩定,因此用Gel-Zr4+和Gel-Cr3+處理的坯革比用Gel- Al3+處理的皮革表現出更好的物理機械強度。當金屬離子在發生配位反應時,或配體置換反應時,主要會發生兩種反應,第一種為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 1)和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 2)。對于sp3 d2外軌型配合物來說(如Al3+),配合物穩定性差,容易接受來攻擊的配體發生交換取代反應,因此無論是發生SN 1反應還是SN 2反應都易于進行。對于d2sp3內軌型配合物來說,若 (n-1)d內層有空軌道(如Zr4+),那么在發生SN 2反應時,就非常容易;若(n-1)d沒有空軌道(如Cr3+),那么無論是進行SN 1反應還是SN 2反應都非常緩慢。這就解釋了,Al3+和Zr4+配合物與皮膠原活性基團反應較快,容易在表面結合,從而不能內部滲透不均勻,而Cr3+配合物與膠原與皮膠原活性基團反應較慢,鉻配合物向皮內部均勻滲透,柔軟度好。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obab.2024.11.003
- 西南林杜官本/徐開蒙、UT王思群 Carbohyd. Polym.:纖維素、殼聚糖與ZIF-8電紡納米纖維制備及對銅離子高效吸附 2025-04-21
- 南華大學劉陽團隊 IJBM:一種單寧酸交聯的基于苯硼酸改性羧甲基殼聚糖的多功能水凝膠 2025-02-23
- 廣西大學林寶鳳教授團隊 IJBM: 銅氨纖維的新應用 - 原位合成 HKUST-1構建殼聚糖季銨鹽活性包裝膜 2025-02-20
- 陜科大劉新華/姜慧娥/莫海珍等 Nano Today:天鵝羽毛啟發的智能響應型可持續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基食品包裝薄膜 2024-04-18
- 陜科大王學川/黨旭崗《Biosens. Bioelectron.》:“老樹新花”- 多功能性羧甲基纖維素基導電水凝膠 2023-12-02
- 大連工業大學王海松教授課題組 Carbohyd. Polym.:在大豆分離蛋白接枝羧甲基纖維素制備可降解地膜取得新進展 2023-10-01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