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遒教授10月30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啟航講壇”演講。
接到錢老離世的消息時,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教授正在從哈爾濱趕往北京的飛機上。一路沉默的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樣幾行字,“他(錢學森)有遺憾:我們沒有出更多像他這樣的杰出人才”。但是,“教育擔待不起‘培養’杰出人才的全部責任。他期待一個時代,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后來,他把這篇文章以《錢老走了,呼喚一個時代!》的題目在博客上發表,點擊量已過11萬。
中國青年報:錢老晚年時最大的擔心,就是中國創新人才培養問題。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王義遒:這不全是教育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也許并不需要太多錢學森這樣特別杰出的人才。出杰出人才是我們對下一個時代的要求。改革開放后,我們的經濟發展在世界都是一個奇跡,但我們靠的是勞動密集型經濟,主要是農民,包括農民工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把經濟推上去的。
中國青年報:難道不需要一個引領者嗎?
王義遒:當然要,但主要是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領導人和經濟創業者,不需要多少超常的人。普通老百姓就能創造這樣一個時代。
解放后有段時間,中國發展非常快,“兩彈一星”上天,大家都歸功于西南聯大教育,說西南聯大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我對這問題還有另一種看法。西南聯大的教育確實很成功,但最重要的是,他們這批畢業生成才時,正好是新中國成立,國家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人,這些人就都成了領軍人物。這就是當時的形勢要求。所以我的觀點是,不要著急,形勢到了,人才自然會應時而生。
中國青年報:那要等到什么時候?
王義遒:我們現在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時代。我想,再過20年,局面會有很大變化,會產生更多杰出人才。我們現在的經濟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經濟轉型就要有比較多的創造性的東西,整個國家發展都需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