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膠膠乳通常經過預硫化-后固化過程來生產交聯的天然橡膠膠乳材料(VNRL)。隨著經濟和科技的持續進步,對VNRL的實際需求日益增長,且其服役環境也日益嚴苛,這導致VNRL產品失效的報道屢見不鮮。因此,為了提升VNRL的性能,我們迫切需要深入探究其微觀結構,并明確其微觀結構與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系。近年來,盡管在VNRL的形貌、網絡結構及力學性能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由聚異戊二烯鏈纏結、非膠組分以及交聯網絡所構成的復雜多層次結構在VNRL中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這些多層次結構與力學性能之間的關系也尚不清楚。
2024年12月11日,相關工作以“Unveiling the Hierarchical Microstructure of Pre-vulcanized Natural Rubber Latex Film and its Impac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為題發表于《Macromolecules》。
VNRL的基本結構信息
圖1.VNRL和VNR的制備過程和交聯密度
VNRL的多層次結構
利用掃描電鏡(SE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相圖對VNRL和VNR的表面形貌進行研究,結果如圖2所示。在微米尺度下,VNR表現出相對平整的形貌,而VNRL則表現出類細胞狀結構。VNRL中非膠組分則形成明顯的骨架結構。
圖2.VNRL和VNR的形貌結構
為了研究VNRL的網絡結構,采用基于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的熱孔隙法對環己烷溶脹的樣品進行了分析。如圖3a所示,在6℃以下,兩個樣品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環己烷在VNRL中的熔點分布更集中,而在VNR中的熔點分布更分散。這一現象表明VNRL的網絡結構比VNR具有更高的均勻性。DQ-NMR對材料結構中殘余偶極相互作用參數(Dres)的檢測可以反應材料的不同網絡結構,Dres的高頻分布一般反映材料內部分子鏈受到的約束作用較強,擁有較緊密的網絡結構,Dres的低頻分布則反映材料內部分子鏈受到的約束作用較弱,擁有較為松散的網絡結構。如圖3b所示,VNRL中觀察到的Dres分布更窄,表明其結構更均勻,這與熱空隙法的結果一致。
圖3.DSC及DQ-NMR證明VNRL網絡結構更加均勻。
在VNR的硫化過程中,氧化鋅團聚體形成交聯核心,因此氧化鋅附近的交聯密度較高,而遠離氧化鋅的交聯密度較低,導致其交聯網絡的非均勻性。VNRL擁有更均勻網絡結構可歸因于硫化助劑在乳膠顆粒內的有效分散和擴散。
分別采用動態力學分析(DMA)及DQ-NMR對VNRL和VNR的纏結結構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結果如圖4a-4b所示,結果表明VNRL中存在更多的纏結。通過計算,VNRL中纏結對總Dres的貢獻為41.2%,而VNR中纏結的貢獻僅為32.2%。采用變溫DQ-NMR測量研究纏結對分子鏈的約束效應。兩種樣品在不同溫度下的歸一化雙量子積累曲線如圖4c和圖4d所示,計算可以得到如圖4e所示的約束點間分子量(Mc)。結果表明盡管VNRL中較高的纏結結構貢獻了總交聯密度,但其對分子鏈的約束作用不如化學交聯明顯。采用Mooney-Rivlin模型分析了VNRL和VNR的力學曲線,如圖4f所示。其中C1和C2的值分別與永久交聯和纏結對力學性能的貢獻相關。VNRL的C2值更高,表明VNRL中的纏結對拉伸過程的貢獻顯著,超過共價交聯的貢獻。相反,VNR的C1值較高,說明共價交聯在VNR的拉伸過程起主要作用。
圖4.應力松弛、溶脹和變溫DQ-NMR證實VNRL比VNR具有更多的纏結結構,MR模型證明VNRL中纏結結構對其拉伸性能貢獻更多。
利用同步廣角X射線衍射(WAXD)對VNRL和VNR的SIC行為進行了研究,如圖5a所示。通過計算得到結晶度指數(CI),如圖5b所示。可見,兩個樣品擁有相近的初始結晶應變,而VNRL的結晶度在初始結晶階段較小,在大應變下結晶度更高。計算拉伸過程中兩者的取向度變化(圖5c-5d)。可以看出VNRL的取向行為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而VNR的取向度僅隨應變增加,無明顯階段。進一步對兩個樣品的晶粒尺寸進行計算(圖5e-5f),發現VNRL拉伸過程中形成的晶粒尺寸明顯更大。
圖5. VNRL及VNR的應變誘導結晶性能
圖6. VNRL中微觀結構對其應變誘導結晶性能影響的示意圖
力學性能
圖7. VNRL及VNR的應力-應變曲線、抗直角撕裂性能、缺口拉伸性能及缺口處形貌和應變云圖。
總結
原文鏈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4c02599
- 浙大計劍教授、張鵬研究員團隊 Nat. Commun.:鏈纏結增強羊毛角蛋白/白蛋白纖維用于生物可吸收和免疫相容的外科縫線 2025-03-31
- 浙理工王新平教授團隊王風亮博士 Macromolecules:受限聚合物薄膜非單調松弛動力學 2024-10-26
- 武漢紡織大學楊永生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龍祎教授 AFM:快速響應、抗凍抗干燥纏繞鏈智能水凝膠及智能窗戶應用 2023-03-31
- 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 Nat. Sustain.: 極抗裂紋擴展的天然橡膠網絡的力學設計 2025-05-09
- 北京化工大學岳冬梅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立體規整性對天然橡膠拉伸結晶性能的影響 2024-05-12
- 廣西大學徐傳輝/中國熱科院加工所汪月瓊 CEJ:一種集電觸發自愈、損傷檢測和高靈敏度于一體的ENR基導電膜用于柔性傳感器 2023-11-29
- 青科大張建明/宗魯團隊 Small:天然膠乳與水凝膠的取向“邂逅”,強力仿生肌肉水凝膠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