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冉蓉/崔為、國科大溫研院陳強《Prog. Mater. Sci.》:軟物質克服硬挑戰 - 苛刻環境下使用的生物啟發水凝膠
2025-02-27 來源:高分子科技
生物軟組織中的水凝膠往往具有復雜且精細的結構,并展現出非凡的物理及化學性能,使得部分生物體能夠在嚴苛環境中存活。開發能夠媲美生物水凝膠的合成水凝膠,對那些耐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具有廣闊前景。然而,傳統的人造水凝膠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難以在苛刻條件下使用。除非經過精細的結構設計或特殊的制備方法,合成水凝膠通常展現出遠遜色于生物水凝膠的綜合性能。為克服這些局限性,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始借鑒生物水凝膠的卓越特性,通過多種仿生科技開發出能夠適應苛刻使用條件的合成水凝膠。
相關內容以“Bioinspired hydrogels thriving in harsh conditions: Where soft materials conquer hard challenges”發表于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通訊作者分別為國科大溫研院陳強研究員,四川大學冉蓉教授及崔為副研究員。
圖1. 適應性水凝膠的演變與研究趨勢。
圖2. 自然界在機械強韌性、環境耐受性、動態結構和工程化界面方面適應惡劣條件的智慧。
圖3. 天然水凝膠與合成水凝膠在機械強度、環境耐受性、動態結構和工程化界面方面的性能差距(以楊氏模量、生存溫度、響應時間和粘附強度為代表性指標)。
圖4. 苛刻條件使用的自適應水凝膠設計策略。
圖5.自適應水凝膠在惡劣條件下的實際應用,按其關鍵功能分類:機械強韌性、環境耐受性、動態結構和工程化界面。
總結:存在于眾多生物體中的天然水凝膠具有精妙的設計和組裝方式,使其具有卓越的耐用性和適應性。雖然合成水凝膠的歷史遠不及天然水凝膠悠久,但在過去幾十年里,通過采用先進的結構設計、創新的工程方法以及前沿的化學技術,研究者們對合成水凝膠針對惡劣使用條件的定制改造已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些成果極大地拓寬了合成水凝膠的應用范圍,涵蓋了包括生物醫學場景和工業環境在內的各種苛刻條件。該綜述系統總結了研究者們縮小合成水凝膠與天然水凝膠之間差距的各項努力,并特別關注它們在適應惡劣條件方面的能力。通過揭示生物體在抵御惡劣條件時所展現的智慧,將天然水凝膠的卓越適應性歸納為四個關鍵方面:機械強韌性、環境耐受性、動態結構以及工程化界面。通過對自然界在設計天然水凝膠的化學成分、結構和工程技術方面策略的審視,重點展示了在嚴苛條件下實現合成水凝膠穩定性和適應性的最新進展。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pmatsci.2025.101459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西安交大成一龍/初大可團隊 AFM:Tempo功能化不對稱功能水凝膠用于組織/器官損傷修復 2025-05-07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Small:通過花狀亞微米碳團簇構建的超強超韌水凝膠 - 展現出優異的力學和抗裂紋擴展性能 2025-05-07
- 鄭州大學劉春太教授/馮躍戰副教授團隊 Small:室溫干燥法快速制備具有良好機械性能和保溫性能的柔性芳綸納米氣凝膠纖維 2024-12-27
- 安徽理工大學張曉勇團隊 CEJ:NIR觸發的機械性能原位調變水凝膠用于開發智能傳感器件 2024-12-17
- 中科大陳昶樂教授團隊 Angew:通過雙組分催化劑制備極性高抗沖聚丙烯 2024-11-07
- 湖北大學張玉紅課題組/武漢工程大學江學良 ACS AMI:具有高透明、可拉伸、環境耐受性和高靈敏度的水凝膠用于柔性傳感器和電容筆 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