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顯著增加了空間制冷需求。過去30年間,空間制冷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10億噸。當前建筑熱舒適的主動制冷系統(如空調)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10% 以上?臻g制冷的碳足跡正在加劇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被動日間輻射制冷(PDRC)策略為傳統空間制冷技術提供了理想替代方案。該技術通過大氣長波紅外(LWIR)透明窗口(8-13μm)將熱量散失到寒冷外太空,實現建筑降溫而無需消耗能源或排放溫室氣體。然而傳統輻射制冷材料在結構設計中常忽略隔熱性能,夏季顯著的室內外溫差會大幅增加對流和傳導造成的非輻射熱流傳遞,嚴重影響制冷效果并導致能耗上升。將隔熱性能集成到輻射制冷器中,既能阻止室外熱量傳入室內,又能提供額外制冷效果,為高效建筑隔熱制冷結構設計提供了前瞻性解決方案。
高標準建筑設計要求輻射制冷材料同時具備高太陽反射率、高紅外發射率和低熱導率。這些特性確保材料在將太陽能反射回外太空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建筑與外界環境的熱交換。被動輻射制冷策略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如植物葉片、動物皮毛和昆蟲甲殼的生物機制。受中美洲忒修斯蝶翅膀和中國竹蓀菌柄表面微觀結構高效反射陽光的啟發,設計具有多孔結構的輻射制冷材料可增強太陽光譜范圍內的光散射效應,是建筑應用的可行方案。
傳導-微波協同加熱輔助PMMA/PVDF發泡的宏觀和微觀結構調控
全球重點城市制冷節能和碳減排情況
PMMA/PVDF 發泡材料具備疏水性、耐化學腐蝕性,且可回收利用。其獨特的負泊松比結構使其具備卓越的抗壓強度、彈性和柔韌性,無論是日常使用還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都表現得十分出色。材料的固有特性和泡孔結構使其擁有低導熱系數(26.69 mW/(m·K))、高太陽反射率(96.37%)以及高紅外發射率(97.34%)。這意味著在炎熱天氣下,使用該材料能夠使建筑物室內達成降溫效果,測試結果表明使用前后的溫差可達15℃,足以滿足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建筑物的降溫需求。超高膨脹倍率PMMA/PVDF發泡材料在節能、減少碳足跡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有望為下一代建筑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解決方案。
原文鏈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1188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葉長懷團隊 AFM:基于CO2發泡方法制備超高透明度、優異力學性能的柔性聚酰亞胺納米發泡材料用于隔熱保溫 2024-08-26
- 陜科大馬建中教授課題組在橡膠基復合發泡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1-08-08
- 北京工商大學發泡材料研究團隊在生物降解聚合物發泡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20-08-24
- 武漢大學鄧紅兵/趙澤團隊 AFM:魷魚遇見花粉 - 甲殼素-花粉親疏水協同組裝全生物質海綿 - 納米塑料高效“清道夫” 2025-02-27
- 中國林科院林化所儲富祥/王基夫 AFM:新型木質素基低遷移率的大分子光引發劑-以制備疏水性深共晶凝膠作為水下膠黏劑和傳感器 2024-10-03
- 青海大學劉秉鑫、高莉課題組 CEJ:通過加入環保型MgLaCe水滑石(LDH)揭示PVC薄膜的綜合性能和安全性進步 2024-09-04
- 青島大學寧新教授團隊:具有優異耐高溫耐化學腐蝕性的高效PM2.5復合納米纖維過濾膜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