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戰 引領和支撐中國可持續發展
2010-03-01 來源:科學網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
國際金融危機加快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更加激烈。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同時,貿易保護主義、綠色壁壘、技術壁壘更加突出,知識產權成為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利用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以市場、資源換取技術的發展模式將遇到困難;依靠跟蹤模仿難以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要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推出了擴內需、保增長、惠民生、調結構、抓改革、促創新的有力舉措,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共識。“十二五”期間,國家一方面要繼續實施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另一方面,要選擇若干重點領域,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組織產學研力量,加強自主創新,前瞻部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先導支柱產業。
(一)能源產業技術領域
能源產業技術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集成度高的特點。要從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實現自主減排目標出發,著力發展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節能建筑、軌道交通和電動汽車技術,根據我國資源實際,加強煤的清潔高值綜合利用、煤轉天然氣和煤制重要化學品技術研發。從調整能源結構、建設可持續能源體系目標出發,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與先進核能等清潔能源的同時,加快專項技術研究和系統集成,構建覆蓋城鄉的智能、高效、可靠的電力網體系。
(二)信息產業技術領域
信息科技和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礎和引擎。要以應用為牽引,創新信息產業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依托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促進現代服務業和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以建設信息和知識為重要資源與要素的信息社會為目標,繼續發展和普及互聯網技術,加快部署發展物聯網技術,并促進兩者融合。重視網絡計算和信息存儲技術開發,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變我國信息資源行業分隔、部分網絡信息存儲在外的局面,促進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三)材料產業技術領域
材料是工業社會的基礎產業。我國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鋼鐵、有色、水泥、玻璃、高分子等材料產業調整結構,提高產品技術標準,降耗減排;另一方面,要從我國資源特點與發展需求出發,加快發展先進輕結構材料與復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材料、器件與系統技術。改變傳統發展思路,重視材料的環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環性和制備使役全過程中的節能減排特性等,建設強大的材料創新能力和材料工業體系,加快從材料大國轉變成為材料強國。
(四)生物產業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與產業是綠色經濟的重要支柱。我國生物資源豐富,市場宏大,發展空間巨大。應著力發展先進育種技術,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產量和抗逆性;研發推廣節約資源、減少面源污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加強藥物研發,形成以創新藥物為龍頭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推進工業生物技術的研發,發展生物制造產業,使我國成為生物產業強國。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引領界面層設計革新 - 創新技術助力高溫環境下的CFRP性能提升 2024-04-22
- 天津大學汪懷遠教授課題組CEJ:新技術將粉煤灰用于苛刻腐蝕環境下長效防腐功能涂料 2021-11-02
- 南開大學劉遵峰教授團隊研發出“智能燙發新技術” 2021-03-29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張卡卡課題組 Nat. Commun.: 室溫磷光透明木材 - 可持續發展的新功能材料 2025-01-26
- 武漢大學鄧紅兵教授團隊《Nano Lett.》:面向可持續發展未來的甲殼素/殼聚糖納米纖維 - 從層級結構調控到功能化應用 2024-09-12
- 路甬祥:院士平均年齡太高 隊伍結構需要優化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