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攻關”先忙“公關” 不走后門就遭悶棍
2010-03-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科學家成了“老板” 官員成了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朱清時委員很懷念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名氣,沒有錢,有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學問。
今天,讓他感覺不舒服的是,最近這二三十年,這個價值觀顛倒了,F在搞科研的人,錢已經變成目的。研究問題的內涵是什么已無關緊要。
“科研經費不再是為科研服務的東西,而是變成目標本身!敝烨鍟r委員說。他說,在過去的一二十年,中國加強了對學術界的量化考核,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經費指標。錢越多表示成果越大,衡量成就大小“不是看你做出什么,而是看你拿了多少錢”。
很多單位也把科研經費多少當作評價標準。朱清時委員說,哪個單位接受評估,總是要強調自己有多么雄厚的科研經費。在個人職稱評審中,科研經費多少也成為一個衡量標準。
為了獲得經費,人們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在評審過程和人際關系上運作。
朱清時委員惋惜地說,他認識的一些優秀的中青年學者,回國后都變成了“老板”。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開會、申請經費、應付評審,反而沒有時間做最應該做的科研。
“他們沒有時間沒有斗志,攪到與錢有關的各種事情中。可悲就在這里,他們忘了自己是做什么的。”朱清時委員說,“搞科研就應該牢牢記住,把研究做得最好,把內涵做到最佳,需要多少錢就是多少錢。錢太多了有時會起負面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官員門路多,“公關”能力強,因此很容易取得重要項目,甚至成為“牽頭”的“首席科學家”。
丁偉岳告訴記者,有一年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評審就引起了爭議,“很多人都對結果不能理解”,覺得難以服眾。在這一年,“杰青基金”的獲得者中不少是大學校長。
戚發軔院士注意到,如今很多科技獎勵的獲獎人都是官員!拔覀儺斈辏贻p人得獎,領導普遍都不參加,現在,領導都排在前面了!
向“錢”看,你還想世界一流?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的一個做法,讓很多同行稱道。在他領導的研究所,不鼓勵經費過多。有人要申請經費,先向他報告,由他來判斷,只有確實需要,才會提出申請。
“他代表國內優秀的科技工作者的意識。做研究不是為了錢,是為了深度和能力!敝烨鍟r委員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王志新委員告訴記者,國際學術界是有規范的,當一個題目申請到足夠的科研經費后,再以此去申請第二筆經費,往往會被拒絕。而申請和評審過程中,無論是評委還是申請人,都有嚴格的規避原則。
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邢新會委員專門反映了人情項目的問題:“近年來,在大大小小的科研項目評審中,動輒找人,更有甚者科研單位領導牽頭集體找人、重關系輕水平、‘政治掛帥’的不健康風氣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這嚴重影響著科研項目評審的公平性,抑制了科研創新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這是中國科研最致命的一件事情。也是錢學森先生說的中國沒有拔尖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敝烨鍟r委員說。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丁偉岳院士痛心地說:“我們國家的經濟越來越好,錢越來越多,各種基金項目越來越多,大家向‘錢’看的情緒也越來越高。我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的風氣問題。這對于科學研究的發展絕對不利,以后沒有人愿意安安靜靜地做學問,一天到晚想去鉆營,你還想世界一流?不入流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期刊創新獎開放提名 2021-11-10
- 2020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 | 化學、材料科學 2020-11-19
- 多個維度評選全球300多萬材料科學家中的TOP20,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0-05-28
- 廈門大學攻關陶瓷纖維產業化技術 2010-07-20
- ‘十二五’期間 橡膠領域確立重點攻關方向 2009-12-14
- 福建農林大學攻關竹基高分子材料 2009-11-25
- 國內一些高校被指為評重點學科弄虛作假搞公關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