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家齊:辦幾所寬進嚴出的高水平大學
2010-03-11 來源:科學時報
4.寬進嚴出的高校是由現有的高校轉型,還是全新創辦?比較現實的辦法似宜以現有高校(例如,全國排名前20位的某一所高校)為基礎,辟出一個部分來試行寬進嚴出。這“一部分”,可以是某幾個系,也可以另辟一個新的學院。由于一部分教師可以是兼職的,教學設施可以共用,就使師資質量和其他教學條件容易得到保證。
如果采用現有高校(以下簡稱主辦高校)新建學院的辦法,則不應該收取高昂的學費。近年來,一些高校所辦的二級學院,其指導思想只是辦一個創收基地,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5.在大學第一二學年結束時(或者再加其他節點)實行中期篩選,包括對不適合繼續培養的學生實行退學或肄業處理,也包括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業表現,推薦他們轉學到從一本到大專不同層次的高校繼續學習,并且應期望最優秀的學生有可能轉學到國內最好的高校。一所成熟的寬進嚴出的高校,似應辦成二年制的,其學生在第二學年結束以前,悉數按各自的不同情況轉入其他高校或者就業。但在試辦之初,由于其培養質量難以廣泛獲得其他高校的認可,則可讓一部分學生從三年級起轉入主辦高校繼續學業。
6.寬進嚴出高校的規模在試辦之初不可太大。例如,以每年招生不超過1500人的規模為宜。至于將來是不是可能辦得大一些,要積累經驗和對國外相關辦學經驗作進一步研究之后才能回答。
相比于自主招生,由于寬進嚴出在招生階段不需要單獨組織考試,它只是對統一高考成績作另一種詮釋,所以操作要簡單得多。寬進嚴出辦法的復雜性,在于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招生改革。當學生招收進來之后,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堅持高標準培養,尤其是怎樣才能對不符合標準的學生作出果斷處理,這才是事情的難點。寬進嚴出弱化了高考的選拔功能,而把教學作為選拔的繼續,就是說大學階段的幾乎每一次考試都具備選拔功能,甚至作業和課堂上的提問也會影響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與高考或自主招生過程不同,由于這時候學生與學校處于接近狀態,就牽涉如何抵擋人情和各種不正之風,才能使得“嚴出”不致流于一句空話。但是如果高校無法堅持原則,它就要付出自毀聲譽的代價。
由于入學時的總分較低,在教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但只要堅持“單科高分”的錄取前提,不至于大量遭遇質量很差的學生,甚至有望由此發現某些有特點的人才。但是,出于各種原因的淘汰和分流總是有的。這里面臨的問題是,淘汰下來的學生以什么形式送入社會?需要分流的學生有沒有恰當的渠道進入其他高校?例如,能不能依據入大學后已有的成績推薦,而不另行組織考試?這些問題由于涉及該校與社會其他單位的銜接,在現有的運行秩序中并無成例可循,所以需要更多的協調和摸索。
近年來,有些一心想進名牌高校的學生,由于高考發揮不好,而選擇了復讀,準備第二年再次參加高考。這個復讀群體有逐年擴大之勢。一旦開啟了寬進嚴出這扇門,就為這些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如果他們被寬進嚴出的高校所錄取,就有可能以另一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實力,從而在以后的一兩年中轉到自己心儀的高校繼續學習。這樣,我們就可能把“復讀”這個怪物從教育界驅逐出去。
正如對一個景物要選擇不同的方向照相,才可望在合適的方向上找到精彩的視角,現行的統一高考和按總分劃定分數線的選拔辦法只是一種視角,自主招生的高校提供了各自的視角,如果寬進嚴出得以實施,預期將提供更多的發現和造就人才的視角。(作者浦家齊為上海大學教授)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研究生教育:“嚴進寬出”還是“寬進嚴出” 2010-09-16
- 劉延東在中美高水平大學校長圓桌會上發表主旨講話 2013-11-21
- 北工大成立地方高水平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2012-06-20
- 北師大校長:創建高水平大學亟需培育良好學術生態 2011-06-10
- 浦家齊:自主招生正面臨挑戰 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