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三五所國外知名大學 高教實驗田廣東暗破“冰”
2010-04-28 來源:南方日報
指引珠三角未來戰略發展、前途命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以下簡稱《珠三角規劃綱要》)頒布已一年多了。
與其他“先行先試”的領域轟轟烈烈大干一場的氣勢相比,教育的“先行先試”悄然低調。
在中國教育普遍陷入反思的時候,《珠三角規劃綱要》中的那幾句話仍強烈地刺激業內人士的神經——
“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舉辦高等教育機構,放寬與境外機構合作辦學權限,鼓勵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智力引進和人才培養合作,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到2020年,重點引進3—5所國外知名大學到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合作舉辦高等教育機構,建成1—2所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高水平大學。”
外界解讀:這一次,中央給廣東松綁放權了!廣東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實驗田”。
一年回望,“3—5所國外知名大學”到底引進得如何了?它們在哪?
□東莞麥克馬斯特大學已經上報,世界百強名校有望落戶廣東。一年回望,引進“3—5所國外知名大學”,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了兩所的希望
□面對珠三角希望引進國外知名大學的強烈愿望,教育部在全國戰略布局中積極加入了廣東概念
□香港不少高校希望來內地辦學,但如何維持每年的高投入,如何更符合內地規范,是巨大的考驗
低調背后的“驚天動地”
東莞麥克馬斯特大學正在緊張運作之中,如果一切順利,那將是廣東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重點引進的國外知名大學”
“到目前為止,因種種困難吧,大部分高校還是停留在項目合作上,如‘2+2’、‘3+1’等,這些中外合作共同培養的項目的確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從中受益”。一位熟知廣東教育情況的人士這樣描述現狀。
但在這種表面的平靜中,也并不是沒有“驚天動地”。
“驚艷”首先來自東莞理工學院。
這是東莞的第一所本科院校,8年前才專升本,這既非一所重點大學,同時背后也無似廣州、深圳、珠海這般的大學城為依托,怎么會是在這里?
但事實就是,東莞理工學院正在全力爭取與世界百強名校、以工科見長的加拿大麥克馬斯特(McMaster)展開實質意義的國際合作,他們的理想是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東莞麥克馬斯特大學,將北美優質的教育資源“原裝”引進東莞,以東莞為核心,輻射到整個珠三角甚至亞洲國家和地區。
更靠譜的是,經過兩所大學從2004年至今的秘密醞釀商談,現在雙方已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這個月,麥克馬斯特大學又有7人代表團來東莞考察籌備情況、商討最后的具體實施細節。
據記者多方打聽了解到,此次合作得到了東莞市政府、廣東省政府的鼎力支持,并以省政府的名義上報教育部,進入了審批層面。如果一切順利,那將是廣東率先“重點引進的國外知名大學”。
對于此等好事,東莞理工學院院長楊曉西比較低調,在接受采訪時他多次表示,“這個先不要講,先做不說吧”。當年改革開放之時,廣東人就是這種風格,其背后也意味著種種不可預測的風險。
但中山大學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FINUCI)五校合作成立的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擔憂了。
去年末,在中法兩國總理的共同見證下,中大校長黃達人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FINUCI)牽頭學校——法國格勒諾布爾國立綜合理工學院——PaulJacquet校長在協議書上鄭重簽字。對于廣東的中外合作辦學來說,其實這是一個具有破冰意義的歷史時刻。但遺憾的是,媒體對此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
據了解,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希望在民用核能領域建一所高水平的教育機構,利用雙方特別是法方精英教育資源,為兩國培養將核能應用于民用領域的高資質工程師。學院引入法國精英學校預科教育體制,以法國工程師培養的條件和質量為基本要素,課程由法方提供方案。
也就是說,從這個學院“出口”的學生質量標準和法國的學生是一致的,學生要掌握必需的法語,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同時,在三年精英學校預科階段和三年工程師階段的最后一年,學院都將對每位同學進行更為嚴格的學術評估。
今年9月,100名六年制本碩連讀的學生就將入讀此學院。這是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精英教育”的回歸,也是中國大學向世界開放、與世界融合的一個范例,只是,這樣的范例還太少。
“3—5所國外知名大學”,起碼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了兩所的希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