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林誠引高端載體
建設重大研發載體,既是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江蘇創新體系的迫切要求。
近年來,院省雙方將共建創新載體納入院省合作的重要范疇,緊緊圍繞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布局,主動銜接江蘇區域發展現實需求,先后合作建設了一批瞄準國際前沿、具有國家水平的重大研發機構或創新平臺。
目前,已重點建成或建設了兩所(“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和“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兩中心(連云港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無錫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5個共建轉化機構(揚州、泰州、常州、南京、蘇州)和8個共建科技公共服務平臺,40個所企合作研發機構和50個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形成了蘇南、蘇中、蘇北全面布局,各類機構載體全面發展的態勢。
在院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重大影響力,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研發載體建設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技術研究所已通過驗收;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先后取得長脈沖綠激光血管治療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多功能酶標儀和自適應像差補償視網模成像儀等一批重要技術成果;常州先進裝備制造技術創新中心與江蘇企業共建10個研發中心,2009年已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無錫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已與中科院微電子所、聲學所、電子所、微系統所、沈陽自動化所、安徽光機所等6個研究所分別簽署了共建合作框架協議。
這些創新載體的建設,填補了江蘇在相關產業領域研發資源的空缺,強化了全省新興產業創新載體建設布局,提升了江蘇在納米技術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微納傳感網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創新能力。
高智支撐引領發展
“導師計劃”創業平臺是中科院結合研究生創業能力培養進行技術轉移轉化的新模式,今年4月落戶江蘇太倉軟件園之后,成為了院省合作的新形式。太倉有望通過3到5年的努力,吸納200名左右的中科院高層人才到太倉創新創業,為地方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引領科學技術發展和成果轉化的原動力,江蘇省政府和中科院都深諳此道。近些年,中科院根據江蘇的地方產業特色,選派了多名高層次科技人員到全省各級部門和企業掛職,為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統計,近五年來,從中科院派到江蘇掛職的干部累計達到70余人,其中在蘇州、無錫、常州、揚州、泰州掛職有的22人。短短的最近兩年間,高智人才就給江蘇帶來了巨大的數字回報:為地方引進項目數量達194項,引進資金總額48億元,組織院地、所企對接活動205次,撰寫并向政府、企業提交建議性報告80篇,14人次獲得中科院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表彰……
而江蘇各地也都積極開展了選派科技干部到中科院系統學習的工作。五年中先后有30余人在中科院掛職學習,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各地還主動利用共建載體引進集聚高層次人才。
據悉,在院省共建的2個研究所、6個中心等8個載體中,中科院派駐了628人,引進人才589人,其中包括院士3人,杰出青年8人,中科院百人計劃24人,江蘇省創新創業12人,博士354人,涉及納米、物聯傳感網、新能源、生物醫學工程等諸多新興產業領域。
院省合作的過程中,中科院為雙方的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極大支持。五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為江蘇培養了500多名研究生,培訓了400多位各類專業人才;中科院聯想學院舉辦的“中小企業CEO創新發展高級培訓班”,僅2009年一年就為江蘇中小企業負責人提供義務培訓60人次。
企業院士工作站是2009年江蘇省產學研工作的一大創舉,此舉得到了中科院系統的積極配合。江蘇建立的142個企業院士工作站中,有50個是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占35.2%;由此產生的人才輻射效應吸引了中科院54名院士、500多人的院士團隊來蘇創新創業。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王杰、王中林團隊 AFM:基于界面靜電擊穿的多功能全纖維織物 2025-07-07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西工大于海東/梁飛、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Matter:摩擦電貼片通過銅死亡抑制術后黑色素瘤復發 2025-04-15
- 南大/南航/江蘇省人醫 Nat. Commun.:眼動追蹤隱形眼鏡及眼機交互應用 2024-05-08
- 江蘇省農科院徐磊/南林婁志超 CEJ:基于低成本小麥秸稈調控的高性能生物降解地膜 2023-06-13
-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楊敏研究員/嚴駿杰副研究員課題組《CEJ》:解密脂肪族聚酰胺的熒光多樣性-合成,聚合誘導發光及細胞器成像 2021-09-06
- 第四輪通知 | 第五屆高分子材料產學研論壇將于2025年8月21日在太原舉行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