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現代紡織科技國際論壇”在武漢紡織大學南湖校區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武漢紡織大學校長韋一良代表論壇主辦方致歡迎辭。他指出,“學術無國界,知識因分享變得更有價值”,此次論壇旨在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推動紡織行業進步、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本次“現代紡織科技國際論壇”大會主席由湖北省“楚天學者”、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纖維和材料創新研究中心(CMFI)主任王訓該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武漢紡織大學副校長徐衛林擔任。美國田納西大學非織造材料研究實驗室主任Gajanan Bhat、日本信州大學紡織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Toshihiro Hirai、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學科首席教授陶肖明、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邱夷平等16位世界知名紡織科技專家、學者將發表15場主題演講,就 “功能紡織品”、“紡織機電”、“纖維技術”、“新型材料科學”等議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武漢紡織大學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學校相繼成功承辦了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和中國商務部主辦的“發展中國家全球經濟化研修班”、“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能力建設研修班”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制造”國際研修班;先后與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實質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該校經過科學決策、確立了“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的特色辦學理念、在紡織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等的突出成就。此次舉辦“現代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旨在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推動紡織科技研究國際化,促進紡織行業發展大繁榮。
記者從此次“現代紡織科技國際論壇”上了解到,“現代紡織”相對于“傳統紡織”而言,最突出的特點是現代科技成果的大量運用。現代紡織加工技術吸收了材料、電子、信息、機電、新材料、生物生命等學科領域最新的科技成果,產品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農業、工業、建筑、水利、交通、醫療衛生、國防等諸多領域。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的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的紡織業在國際上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作為紡織制造和出口大國,國家于2009專門出臺了《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湖北省作為紡織大省,目前已由武漢紡織大學牽頭制定湖北省紡織行業發展路線圖。
此次“論壇”的召開,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紡織科技界與世界多國紡織科技界同行的交流,為進一步加強全球紡織科技合作與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首界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在京舉辦 2012-03-06
- 天津工業大學《高性能碳纖維三維紡織復合材料連接裙的研制》榮獲全國紡織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0-11-29
- 東華大學陳蕾副教授榮獲2009年桑麻紡織科技獎一等獎 2009-10-12
- 2019生物材料與生物醫學及交叉科學國際論壇暨首屆上林生物醫學論壇在慈溪召開 2019-05-28
- 北京大學誠邀(高分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海內外英才參加2019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 2019-02-01
- 第六屆日本汽車復合材料國際論壇暨第二屆中日復合材料性能與低成本制備研討會在東華大學舉行 2018-05-25
- 大連化物所卿光焱/武漢紡大張福生 Mater. Today:高度耐用的纖維素光子水凝膠具有可重構性和機械變色性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