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縱論科技發展八大重點
2010-06-1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重點之三:大力發展信息網絡科學技術
(同期聲)發展和普及互聯網技術,加快發展物聯網技術,積極研發和建設新一代互聯網,改變中國信息資源行業分隔、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促進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新聞背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說,包括互聯網在內的信息技術與產業,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白皮書介紹,過去16年,中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 26.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互聯網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利用互聯網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帶動了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院士回應)李國杰院士: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要突出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升級方面的引領作用,利用信息技術真正提高制造業的制造能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方面。總書記在報告中對網絡建設的重視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要求,反映了科技界的共同聲音,既是號召、又是呼聲,必將對產業發展及通過信息技術推動傳統行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起到指引作用。
重點之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學技術
(同期聲)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和相關生物產業,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安全,實現農產品優質化、營養化、功能化。
(新聞背景)中國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決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飯問題,這足以充分體現科技進步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決定性力量。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農業科技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百姓的“菜籃子”和餐桌日益豐富,但我們仍需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還比較弱,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離現代農業還有很大距離。
(院士回應)范云六院士: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也是民生產業,同時又是一個戰略性新型產業。不僅要讓人民群眾吃飽,還要保障農產品的安全和營養,對人民群眾的健康負責,還要發展生態農業,保護好環境,造福子孫后代,我們還要通過農業發展,使我們的農民生活更富裕。要使常規生產技術與高新生物技術相結合,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拓展農業資源范圍,節約農業能源資源,減少農業生產中的各種污染。此外,還需要健全相關體制機制,把農產品從源頭到餐桌的整個鏈條都管理好,監督好。
重點之五:大力發展健康科學技術
(同期聲)建設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營養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統,提高健康科學和健康服務水平。
(新聞背景)促進人民健康,服務社會和諧是最直接的民生問題。近年來,我國重點開展了疾病防治、食品藥品安全、新藥創制、醫療器械國產化等重大科技行動,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目前我國正在加速自主創新,大幅度提高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大幅度提高億萬人民的健康科技素質,促進全民健康;推動經濟發展,大幅度加速健康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院士回應)劉昌孝院士:人民的生命健康至關重要。目前我國醫學發展已經從疾病治療向健康醫學轉變,病人少了,治療自然就好辦了。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健康科學技術研究耗時長、投資大、成功率低,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克服浮躁之風,腳踏實地,潛心研究。國家不僅要長期投入,加強重大醫療項目的基礎性研究,提高醫藥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還要加強相關的應用研究與實踐研究,加大健康科技成果推廣與應用的力度,使我國成為醫藥科技強國、醫藥產業大國。此外,我們還應該進行健康科普,倡導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起重大疾病的預防機制。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 張立群、鮑哲南、馬於光、房喻、馬光輝、冷勁松等當選 2021-11-18
-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18-01-02
- 兩院院士啟動增選:處級以上干部不得候選院士 2015-01-07
- 第三屆全國木質素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暨輕工科技發展論壇將于2023年4月14日在廣州召開(第一輪通知) 2022-12-31
- 第二屆全國木質素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暨輕工科技發展論壇將于2021年1月8-10日在廣州召開(第二輪通知) 2020-11-18
- 2017世界生物醫學及新材料科技發展回顧 2018-01-05
-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史林啟/劉勇課題組招聘博士后|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聚合物材料自組裝等 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