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排名,科學分類是優勢
2007-08-28 來源:科學時報
關鍵詞:
日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以下簡稱《美新》)雜志公布了最新一期美國大學排名,相比去年,此次大學排名沒有太大的變化,普林斯頓大學依然位居榜首,而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則分別排在第二名和第三名。 據了解,大學排名始于美國,美國的大學、研究機構、媒體都參與大學評估,包括《美新》、《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Forbes、Bschool的排名等,其中尤以《美新》的排行最為權威。自1983年起,該雜志率先推出美國大學排行榜,每兩年一次,1987年后每年一次,影響力很大。 多元的指標體系,準確的數據 據南京財經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陳棣沭介紹,《美新》對不同類型學科采取不同的排名指標體系。其主要指標包括同行評價、科研活動、教師資源、錄取率、學生成功等方面的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下設多項二級指標。工商和法律等以培養職業人才為主的學科評價體系中,側重學生就業率和就業的起始工資的評估,同行評價仍然占最高權重。 陳棣沭對《美新》用來表明學術質量的各類指標作了一些說明。首先是同行評價。排名規則給予同行評價最大權重(25%),這是因為從杰出院校取得學位,將明顯有助于畢業生獲得好工作或得到頂尖研究生計劃入學許可。調查者認為,頂尖的學術聲譽體現了諸如教師對教學的奉獻等無形的東西。學校聲譽是由對同類院校的校長、院長、招辦主任的調查決定的。他們每個人都被要求按照從1(及格)到5(優秀)的尺度對同類院校的學術項目進行評價。為公正地評價一所學校,那些對該校缺乏充分了解的人則要求標明“不知道”。 在該雜志的網站上,記者看到了對排名的一些補充說明,其中包括:沒有填寫問卷的學校,其數據參照國家教育數據統計中心上一年度的數據;拒絕參加調查的學校,數據來源于學校網頁;同時還會對各種采集到的數據再通過各種途徑加以核實,以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準確。 《美新》會通過班級規模、教師薪水等6個要素來評價學校的師資資源。研究表明,教授與學生聯系越多,學生越滿意,他們學習越好,畢業率越高,而師生聯系則與班級規模有關。此外,還在“教師在其領域獲得最高學位的比例”(占15%)、“師生比”(占5%)和“全職教師比例”(占5%)3個方面賦予權重。 一所學校的學術質量部分是由學生群體的能力和抱負決定的。因此,《美新》考慮了學生在SAT或ACT入學考試中的得分、入學新生畢業于公立院校班級前10%和地區學校前25%的比例、申請者錄取率等數據。 學生成功與否或者畢業率則是為了反映在學校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畢業率的政策。 陳棣沭同時介紹,《美新》還對大學進行分地區、分學科、分專業等的排行。近幾年來,《美新》對商學、法學、醫學、工程、教育、人文與社會科學、圖書館學、健康、公共事務、精湛藝術、科學共11個學科門類進行了評估排行,并且對學科門類各專業也進行了評估排行。 科學分類具優勢 陳棣沭介紹,《美新》雜志對大學排名以民間社會組織或社會媒體作為評價主體;雖然它難免存在評價體系狹隘、考量指標有限等局限,但它在全球的覆蓋面、公眾的影響力和數據的可信性、客觀性和公開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它根據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法的分類結果對大學進行科學分類。 第二,根據所分的類別(大學類別,學科門類,專業類別)設計相應的差異性指標體系進行大學分類排行、分學科排行、分專業排行以及分地區排行,保證評估對象的可比性、評估指標的差異性,凸顯大學和學科特色,以推動和促進形成多元化的辦學層次和多樣化辦學目標。 第三,參加排名的學校經過了美國教育認證機構的認證。比如,2005年《美新》的醫學排行,是由醫學教育聯合委員會認可的124所醫學院和美國骨傷科醫學協會認可的19所骨傷科醫學院參加的排名,其中有123所提供了研究排名所需的數據;同樣,醫學院和骨傷科醫學院進行了基礎醫護類排行,123所學院提供了所需基礎醫護類排行的數據,兩者排名基于指標的平均權重,基礎護理類模型增加了測量畢業生進入初級護理類專業的比例。 第四,將評估對象的可比性、數據來源的可靠性、計算方法的簡單性相結合。評價指標體系所列指標都具有很強的可度量性,從而也使評估過程更具可操作性、評估指標更具可比性、評估結果更有可信性。 我國大學也可嘗試單項排名 陳棣沭認為,通過對《美新》的研讀,我國的民間大學排名和大學評估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首先,要使大學排名具有可比性,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對高等學校進行合理分類,并對同類學校進行比較。《美新》對地區性高校進行排名是劃分了4個地區,這一按地區進行排行的做法對地區性高校的發展很有影晌,能夠促進其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 其次,可以嘗試單項評估,如按學科進行評估與排名。由于學校類型不同,統一的指標體系很難反映學校和學科專業的真實情況。按學科評估是官方和民間都能接受的觀點,是目前一些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評估做法,《美新》的大學排行榜就是建立在學科評估的基礎之上。 陳棣沭解釋,不同的學科在學術成果的認定等方面應該有不同的標準、模式、程序。按學科評估就是根據社會對未來專業人才提出的要求以及對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保證基本質量的標準與準則,對不同類學科專業制訂不同類的適合本學科專業的評估標準,不實行統一的評估指標,以便不同的學科根據自己專業特點進行評估。 陳棣沭建議,對評估指標與權重系數的選取應增加彈性,給不同門類的學科以一定的選擇范圍,以體現學科特色。學科建設對大學的聲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多一流學科的集合就是一流大學。另外,學科排名更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對學生的專業選擇也更具有指導意義。 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認為,美國的大學排名指標相對成熟,也有一定的公信力。雖然每所大學對排名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總體來說,排名的影響非常大,既會影響到很多孩子去選擇上哪所大學哪個專業,也會對社會機構選擇與哪些大學合作有幫助。不少大學雖然表示不在乎排名、不會盯著排名辦大學,但卻會把排名作為辦學的一個參照,由此了解社會對學校發展的評價。 熊丙奇也認為,美國的大學排行榜注重合理分類、按學科排名,這是一個很大的特點。按照醫科、工科、理科等學科分類排名,就有一定的可比性。他同時提到,國外進行大學排名時,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多,他們通常與一些專門從事數據收集的機構合作,能夠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而我國在進行大學排名時的數據有些欠核實。 熊丙奇說:“任何一種大學排名都需要不斷修訂指標排行體系,如果說指標體系科學合理,又有客觀準確的數據,排行機構具有公信力,排名是有存在的價值的,排名可以從各個方面、多角度地反映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社會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評價,對高等教育是一個監督。”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陳武元認為,排名涉及大學的聲望問題,本質上國內與國外的大學排名沒有什么區別。“以前排行榜給大學要資料,大學都不愿意給,現在排行榜名氣出來了,大學都自愿地拿出資料,怕名次排低了。” 陳武元也提到,排名指標的設計一定要合理,最好按學科排名。 “一所大學,并不是把所有指標都做夠了就是一流大學了。圍繞排名指標做一些工作是可以的,但不要僅僅圍著它轉。不能為了把名次提上去,不惜任何代價。在發展時要會分析指標。”陳武元認為。 |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