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執(zhí)掌香港中文大學 暢談新官上任幾把火
2010-07-0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香港中文大學于今年回歸紀念日迎來第七任校長,港中大的“沈祖堯時代”正式開啟。
沈祖堯于履新后首個工作日(7月2日)與香港傳媒茶敘。穿著一絲不茍的西裝,襯一條有港中大校徽暗紋的領帶,沈祖堯面對著傳媒的“長槍短炮”,笑說自己既興奮又緊張。
從就任港中大醫(yī)學院內科學系講師,至2007年晉升為港中大醫(yī)學院副院長,并任港中大逸夫書院院長,服務港中大已有25年的沈祖堯,將自己稱為“百分之百的中大人”。對于以校長身份繼續(xù)服務中大,沈祖堯表示這是自己的“榮幸”。
港人對這位新校長并不陌生,現(xiàn)年50歲的沈祖堯,畢業(yè)于香港大學醫(yī)學院,后于威爾斯親王醫(yī)院內科工作,并任港中大醫(yī)學院副院長,是胃腸科權威。他在2003年抗擊非典型肺炎期間,帶領威爾斯親王醫(yī)院醫(yī)護人員成功抗疫,獲《時代周刊》“加冕”為年度“亞洲英雄”。
但他如今在傳媒面前,絲毫不掩飾自己平凡的“小甜蜜”:“每天早上出門之前,太太總不忘給我一個吻。”沈祖堯告訴傳媒,決定就任校長,家人給了最大的支持。從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推薦作唯一候選人,到接受任命,沈祖堯說幸得太太陪自己“一齊掙扎”并最終作出決定。他又開玩笑說,太太不會每晚詢問自己是否趕得及回家吃飯,但回到家“鐵定有飯吃”;他感謝太太理解自己就任校長職位,“分薄”了“家庭時間”。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沈祖堯向傳媒鋪展他的“任內藍圖”。成立于1963年的香港中文大學,以“結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近年來,該校提出“國際化”的發(fā)展概念,卻引來不少爭議。沈祖堯在茶敘中首先清晰表明,自己引領中大發(fā)展的“大方針”,將會是“結合中西文化”。
“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并非在于其擁有的巨大建筑,而在于‘大師’。”沈祖堯表示,一所大學的研究固然重要,但離不開培育有社會責任的人才,以及對社會作出貢獻,因此他要求港中大科研型的學者,亦應同時著重教學。他表示在自己任期內,在學生對老師評分的基礎上,計劃實現(xiàn)“教師互評機制”,使教學效果的評估更貼近現(xiàn)實。
“就算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家,作為港中大的教授,也不能看輕教學的角色,”沈祖堯說。
沈祖堯亦希望,將港中大發(fā)展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學。他倡議利用港中大的“書院制”優(yōu)勢,將大學向學生傳授“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慣常做法,轉換為強調“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使教育從單純“縱深”,拓展為“既深且寬”。他以自己為例,笑著說:“醫(yī)學專業(yè)的高材生,卻對歷史絲毫答不上口,那該有多難過。”
曾在多個場合表露自己不舍醫(yī)學的沈祖堯,再一次向傳媒提起他任職校長后,對醫(yī)學的留戀。他說,不少病人知道他將擔任校長,紛紛寄賀卡及電郵祝福,也有勸慰說校長工作不容易做的。沈祖堯希望,自己任職校長后,仍能每周抽半天空到醫(yī)院為病人斷癥,為醫(yī)學生講授一兩堂教學講座。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團隊 AFM:自上而下法制備AIE/柔性木基傷口敷料 - 助力耐藥菌感染傷口快速愈合 2025-02-13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細胞膜靶向的聚集誘導發(fā)光分子用于神經追蹤和損傷的可視化 2025-01-21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與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綜述:聚集誘導發(fā)光材料實現(xiàn)高分辨生物成像 2025-01-07
- 張立群院士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2022-08-27
- 俞建勇院士任東華大學校長 2019-08-20
- 清華大學教授張希院士任吉林大學校長 2018-12-13
- 香港中大校長沈祖堯:別讓排名“擠掉”大學首要使命 201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