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所名牌高校校長共同探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之路
2010-10-1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與當今中國地位相適應的一流大學是怎樣的?大學如何承擔起培養未來10年支持中國迅猛發展的卓越人才的重擔?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模式“路在何方”?10月10日,中國9所名牌高校校長匯聚上海,共同回應所面臨的重要歷史使命。
今年,中國新世紀第一次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不斷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與效率,不僅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更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復雜深刻命題。
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郭新立介紹說:1949年,全國在校大學生的規模不超過12萬人,發展到如今在校大學生的規模達到2800萬人,“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到了我們形成自己特色的時候”。
將建設一流大學與服務國家緊密結合,成為校長們的共識!案叩冉逃鳛槿瞬排囵B的高地,承擔了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和發展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高等教育必須更加把提高質量作為核心任務,更加關注培養模式的創新和高校體制改革,更加關注質量保障體系以及評估體系的建立!睆偷┐髮W校長楊玉良說。
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說:“一流大學不是空中樓閣,而是九層之臺。中國的一流大學在當前面對的問題是相似的,要真正形成中國模式絕不是由中國某個大學的單個形式出現,而應該是群體的方式出現!
“只要我們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的科技前沿,面向國家的戰略需求,一定能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國高校發展道路,躋身于世界一流大學之林。”袁駟同時強調,每一所一流大學都為本國本民族作出了突出貢獻。沒有超越國界的大學,大學對人類的貢獻首先在于對所在國家實現現代化或者保持強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表示,“一流大學的標準可以有許多,但是有一條肯定是共同的,就是培養一流卓越人才的地方!
他表示,中國的教育更多滿足于灌輸,教育者自身對社會了解甚少,從小學、中學、大學實施的重視考試和分數的培養模式更與人性化相悖。“我們必須掙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包括改變站在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高度辦教育、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等!
“一流的大學,不在于規模、地域和歷史,而在于質量!敝袊茖W技術大學校長侯建國說,“50多年前,錢學森發表了《中國科技大學里的基礎課》一文,其中的教學思想至今具有生命力!彼硎,和西方相比,中國的高等教育理論課多,實驗與討論偏少,專業課教材與內容陳舊,“強調學生基礎的寬厚實,強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應成為我們堅持的方向”。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把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視為己任,但是我們的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大學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方面還沒有達到社會公眾對我們的希望!蔽靼步煌ù髮W校長鄭南寧表示,要在大學內部建立現代學術制度和管理模式,鼓勵寬松氛圍和學術自由。
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與競爭力,改革高校的學術評價體系,根治學術浮躁的根源,也成為校長們關注的內容。王樹國說:“中國大學的教師不能用拿到什么稱號、多少基金簡單地用‘標志性符號’評價,不能本末倒置!
“要把中國名牌大學的教師、學生、校長從各種‘錢本位’、‘官本位’有形無形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說,“要使中國一流大學的大學生能夠‘做學問’,中國的一流大學的校長們能夠‘辦專業’,超越眼前利益,在21世紀的偉大復興中創出一條求真務實之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北大清華科大掌門人 被化學家承包了 2015-03-26
- 全國高校校長探討中國博士后培養機制 2012-08-30
- 高校校長、書記談怎樣才能當好大學校長 2012-08-27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雙一流大學2000-2018年度國家三大獎統計情況 2019-06-28
-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首次發布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