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前校長劉道玉新書出版 建言中國高教改革
2010-10-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日,武漢大學前校長,著名教育家劉道玉的《中國高校之殤》一書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不僅對“錢學森難題”給出了答案,而且對中國高校的改革提供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
肯定1978至1988黃金十年
劉道玉是我國高校改革的先行者,他于上世紀80年代在武漢大學實施的一系列改革受到廣泛推崇。幾年前,他曾經出版《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就高校改革問題提出了很多鮮明而獨到的看法。新作《中國高校之殤》則是他近年來針對中國教育問題的力作。
劉道玉認為,自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最好的時期之一,那時學風純正,有一批心無旁騖的職業(yè)化校長主政,教學質量上乘,培育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墒,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里相繼出現了亂象。與此同時,瞎指揮、冒進、浮夸、造假和相互攀比五股歪風也盛極一時。霎時間,昔日令人羨慕的大學,時下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
在書中,劉道玉從“大學理念”、“教育體制”、“校長遴選”、“大學學術”、“教育改革”五個方面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問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并指明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未來方向。劉道玉稱,“我雖然不能改變什么,但我可以調查研究和發(fā)表評論,剖析產生諸多教育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革的建議,盡到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呼吁解決“錢學森難題”,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育
對于“錢學森難題”,劉道玉表示,自己呼吁創(chuàng)造性教育二十多年,但是一直得不到任何回應。“錢學森先生呼吁創(chuàng)造性教育,他的肺腑之言是基于他一生的經驗。”
劉道玉認為,中國高校辦學理念的平庸根源在于辦學的領導人不是教育家,他們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敢冒改革的風險,行使真正獨立自主的辦學權。另外,必須放棄以計劃經濟思維指導科學研究的體制,給原創(chuàng)性的重大研究留出最大的空間,給科學家以最充分的學術民主與自由。此外,應當倡導自由的教學,讓學生有自由選擇學校的權利,自由選擇專業(yè)的權利,自由選擇課程的權利,自由選擇導師的權利,自由決定自己畢業(yè)時間的權利。
建言大學應該逐步去行政化
溫家寶今年5月4日到北京大學與學生共度“五四”青年節(jié)時指出,中國大學應逐步改變行政化,按教育規(guī)律辦學。
劉道玉就此建言,中國的大學校長,現在一般由上級任命。如果群眾可以選舉和罷免大學校長,校長在任期間沒有政績,或者出現貪腐,群眾馬上就會罷免他!爸袊拇髮W改革,一直停留在口號上而沒有付諸行動。我曾經多次撰文呼吁,大學校長的遴選應該民主選舉,據說高層領導贊同我的看法,但是后來又沒有下文。”
■ 教改五說
1.大學理念之惑
辦學理念的平庸根源在于辦學的領導人不是教育家,他們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敢冒改革的風險,行使真正獨立自主的辦學權。
2.教育體制之弊
為了縮短我國基礎科學研究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必須放棄以計劃經濟思維指導科學研究的體制,給原創(chuàng)性的重大研究留出最大的空間。
3.校長遴選之誤
一流大學必須擁有一流教育家的校長。不客氣地說,一個沒有變革思想的校長,是很難引領大學前進的,也就不能培養(yǎng)出有變革思想的杰出人才。
4.大學學術之浮
我們應當倡導自由的教學,讓學生有自由選擇學校的權利,自由選擇專業(yè)的權利,自由選擇課程的權利,自由選擇導師的權利,自由決定自己畢業(yè)時間的權利。
5.教育改革之難
中國現在需要一場真正的教育體制變革,而不是小敲小打的改良。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高教改革必須跨過三道坎 2011-08-15
- 南方科大,激起一朵高教改革的絢麗“浪花” 2011-03-01
- 從南科大看中國高教改革未來 2011-01-11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lián)合武漢大學 AFM:一種用于植物生長照明和光學溫度傳感雙功能的可回收發(fā)光透明木膜 2025-04-16
- 武漢大學常春雨教授課題組 Nat. Commun.:具有突跳失穩(wěn)特性的氣動水凝膠人工肌肉 2025-04-10
- 武漢大學鄧紅兵/趙澤團隊 Sci. Adv.:廢棄花粉和棉纖維“變身”高性能、水加工和可持續(xù)的生物塑料 2025-04-07
- 劉道玉:中國大學患了“狂躁病”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