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中國高教的軟肋在于高端人才培養
2010-11-0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10月30日在2010中國國際人次交流大會上表示,中國高等教育最大進步是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但軟肋在于高端型人才培養。
章必功教授在演講時說,他認為國內人才應該分三種:一種是普通型人才;一種是骨干型人才;一種是頂尖型人才。
他認為目前中國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場,其實都是就業市場,或者叫求職市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選擇人才的市場,且其總體狀況是偏才不遇、高才難求、中才不愁、一般人才是擠破頭,這種狀況和中國高等院校是恰好相符的。
他說,中國這么多年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非常好一般型人才和大量的非常好的骨干型人才,而它的軟肋在于它的高端型人才、尖端型人才的培養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它有缺陷。他說,這也就是錢學森先生臨走時說的那句話,為什么中國培養不出人才,即最高端的人才。
章必功說,這其中的原因是相當復雜的,比如專業選擇。中國大學生的專業選擇是相當不自由的。高考場上它只給你一次機會,它是靠那個分數從高到低分配你到哪個專業,所以你這個小孩在那個專業天分再高,分數進不去,它就是進不去。專業選擇,扼殺了不少有天分的人。所以,深圳大學去年為了彌補高考缺陷,設置了一個新生入學轉專業考試,來彌補高考的局限,專業選擇的局限。
章必功說,其次,中國大學學生的集體住宿制度,對于培養高端人才極為不利。國內的大學學生宿舍,深大算是好的了,四人一間。內地是八人一間,有一個人翻個身可能會影響到另外7個人的神經。有的學生可以學到2點,早晨起來還是精神抖擻。可集體住宿制度要求晚上要11點關燈,圖書館必須11點關燈,學校把所有學生都看在眼皮底下,吃飯睡覺都管在底下,都是規定性動作,不鼓勵自選性動作。
因此,章必功說,在一般型人才和骨干型人才培養上,中國高等教育一點問題都沒有,有問題的是在高端人才培養上,確實需要打造一艘很好的船,確實需要幾根很好的漿,然后優秀選手上去才能劃的快,否則再優秀的選手也劃不成。
他說,中國高等教育搞了五、六十年,它的最大進步是實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這是非常正確的,公民受教育權利永遠優先于公民受教育質量,問題在于未能提供相應的精英式教育模式,這正是中國大學普遍在思考的問題。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湖南大學段輝高教授團隊《Adv. Mater.》:“光刻膠全干法轉印”工藝賦能柔性電子器件高保形制造 2023-06-27
- 教育部:教師考核評價要“破五唯”,邊破邊立!要重投入,不斷提高教師工資待遇 2020-10-09
- 蹇錫高教授、朱美芳教授等15名中國大陸科學家當選2019年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2019-07-11
- 中國科研經費增長難解企業創新軟肋 2010-01-18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理學院誠聘海內外高端人才 2016-04-07
- 人大代表鄭強教授:180萬津貼引不來人才 西部對其饑渴 2014-03-05
- 高端人才引進:除了高調歡迎,更應冷靜篩選 201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