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作業(yè)中華文明象征的絲綢行銷世界的同時,中國文化也作為優(yōu)秀文化向世界散播。
時光的腳步跨入公元2010年,中國創(chuàng)造的全新的漢麻面料以獨特的科技魅力走向世界,向世界傳遞著不斷前行的中國文化內涵。
昔日只能制作麻繩、麻袋等粗糙制品的漢麻,在中國科技工作者手中鳳凰涅槃般變成各種軍用服裝、高檔服飾的原料,擺上世界時裝之都的意大利展臺。
2010年10月初,被譽為“中國漢麻第一人”、“漢麻將軍”的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副所長張建春率領漢麻代表團訪問意大利,擂響了中國漢麻走向世界的戰(zhàn)鼓,也啟動了中國漢麻改變世界紡織結構的開疆征程。
國防和地方需求催生漢麻研究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南方邊境戰(zhàn)事猶酣。當時部隊軍裝大部分是的確良面料,不透氣,由于氣候潮濕,許多官兵患有腳氣、股癬、爛襠等疾病,有些部隊患病率竟高達90%,直接影響著指戰(zhàn)員的身心健康和戰(zhàn)斗力。多年來,尋找適合軍用服裝的新型紡織纖維材料一直是軍需裝備科研人員的一項重大課題。
經(jīng)過大范圍篩選和調查,漢麻以其奇特的性能,逐漸進入科研人員的視野。漢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期為100~120天,種植簡單,生長迅速,在我國各地均可大面積種植,特別適合于山坡地、荒地、鹽堿地等貧瘠土壤種植。漢麻纖維獨有的抗菌防臭、耐腐蝕、防紫外、吸濕快干、吸波消音等特性,讓科研人員喜上眉梢。正巧,2003年云南省將漢麻列為繼煙草、糖、茶、礦產、水電、花卉之后的第七大支柱產業(yè),請求總后勤部提供漢麻綜合利用方面的技術支持。
國防軍需裝備的需求,地方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總后勤部部長廖錫龍將此任務交給了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并確定由軍隊高分子研究領域學術技術帶頭人、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建春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
“保證完成好首長交代的任務。我們是軍隊的科研機構,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圍繞部隊急需搞科研,為戰(zhàn)斗力生成作貢獻。”張建春義無反顧立下軍令狀。2003年10月,打響了漢麻綜合利用技術研究的攻堅戰(zhàn)。
漢麻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紡織纖維原料之一,曾有“國紡源頭,萬年衣祖”美譽?脊刨Y料顯示中國最早馴化種植和利用漢麻,距今約5000~6000年。但隨著棉花的廣泛種植和化學纖維的興起,漢麻的種植和利用逐漸萎縮,相關研究也少人問津。
接到任務后,張建春帶領研究人員北上黑龍江、南下海南島行程上萬公里,重新對漢麻進行了全方位、大尺度、詳實周密的調研篩查。這種古老的經(jīng)濟作物渾身是寶,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可以實現(xiàn)漢麻的綜合利用,不僅可以為軍隊提供高性能的后勤裝備,還可以提高老少邊窮地區(qū)農民的收入,項目符合國家的綠色環(huán)保、循環(huán)經(jīng)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對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張建春和科研團隊在幾年的研究中不斷有新發(fā)現(xiàn):漢麻的皮、稈、籽、根、葉、花六大部分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利用前景。首先,漢麻韌皮纖維的產量每畝可達100公斤以上,比棉花高50%并且不需使用農藥。從漢麻韌皮纖維中獲取的纖維是一種具有天然色澤的高品質的天然纖維素纖維,漢麻纖維制成的紗線、服裝及各類飾品具有拉伸強度高、保形性好、吸濕性好、抗菌和抗靜電能力強、對染料的吸附性好、防紫外線輻射能力強、吸波消音等獨特性能。
其次,漢麻稈芯是極佳的木材替代品。漢麻生長迅速,100天生長期的生物產量與速生楊樹相當。采用現(xiàn)代加工技術,可將漢麻稈芯制成高檔文化用紙、現(xiàn)代木塑產品,從而大大減少木材的使用量。漢麻稈芯還可用來生產超微粉,作為化工原料用于人造革、涂層布的生產,極大改善其防水透濕性能。以漢麻稈芯為原料,可制作新一代木質防彈陶瓷,防護能力高、重量輕。漢麻稈芯生產的活性炭,因其特有的蜂巢結構具有比普通活性炭高3倍的比表面積,因此吸附能力更強。
同時,漢麻籽是食品用天然優(yōu)質原料,漢麻籽仁中不僅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脂肪酸和優(yōu)質蛋白質,而且脫殼制油后獲得的麻仁蛋白質中,含粗蛋白57.1%,含氨基酸總量為50.8%,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達47.1%,屬于“效價均衡的優(yōu)質完全蛋白”,并含有其他多種天然生物活性成分,是現(xiàn)代純天然性植物蛋白食品中功能性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和均衡的功能性植物蛋白的重要代表。提取優(yōu)質保健食品油后的殘余油脂,還可用于各種化妝品的生產和生物柴油的合成。
漢麻葉、花的提取物是很好的醫(yī)藥原料。國內外大量的營養(yǎng)學和醫(yī)學研究證實,采用從漢麻籽和漢麻葉、花中提取的多種功能性成分制成的食品或藥品,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并對艾滋病消瘦癥、癌癥化療、青光眼、哮喘病、偏頭痛、神經(jīng)疼痛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漢麻種植擁有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最近幾年的種植實踐表明,農民種植一畝漢麻,可實現(xiàn)1000元左右的收益。經(jīng)纖維提取、稈芯加工、麻籽榨油、根和葉中提取自然化合物等初步加工,可實現(xiàn)5000元左右的產值。再制成服裝、建材、保健品、藥品、紙張等產業(yè)產品,其產值可達1萬元。因此可以說,漢麻是一種極具開發(fā)前景的傳統(tǒng)農業(yè)經(jīng)濟作物,對它的綜合利用研究可以形成一個以特色農業(yè)為基礎,以新型工業(yè)化綜合開發(fā)利用為主體的新興綠色產業(yè)!睗h麻,在張建春的眼中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 漢麻飛揚:漢麻綜合利用技術研發(fā)紀實(創(chuàng)新篇) 2010-11-10
- 大麻變漢麻成紡織新材料 屏蔽95%紫外線370℃不改色1000℃不燃燒 2009-03-30
- 中國橡膠工業(yè)協(xié)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 2013-07-05
- 第二屆C5/C9綜合利用研討會舉辦在即 2011-08-31
- 四川橡膠綜合利用技術中心掛牌成立 2011-05-13
- 賓夕法尼亞大學楊澍團隊 Adv. Mater.: 研發(fā)多模式力致變色液晶彈性體微管 2025-06-16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fā)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