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稱美歐日研發領導地位面臨挑戰
2010-11-1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即將發表的《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報告》稱,盡管美國、歐洲和日本仍然在全球研究與發展領域引領潮流,但其領導地位正日益受到新興國家的挑戰。
這份報告定于11月10日“世界科學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發布。
報告說,伴隨著全球研發投資的增長,新興國家的科技力量與日俱增,其主要原因是亞洲地區研發支出的增長。在中國、印度和韓國的帶動下,亞太地區占全球研發的比重從2002年的27%,增長到了2007年的32%。與此同時,研發領域三強——歐盟、美國和日本所占的份額則呈下降趨勢。2002年,全球研發活動的近83%來自于發達國家,但2007年,這一比例已下降為76%。
在科研人員方面,2002年,發展中國家研究人員僅占全球總數的30%;2007年,這一比例增長為38%。值得注意的是,僅中國就占其增長值的2/3。2007年,中國的研究人員總數為142.34萬,已接近美國和歐盟的水平。目前,歐洲、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數量各占全球總數的20%,緊隨其后的是日本(10%)和俄羅斯(7%)。
不久前,新興經濟體還滿足于承接發達國家研發的外包任務,但現在他們已經開始進入了自主的技術發展及應用研究階段。在工業、科學和技術領域,中國、巴西和印度已同時邁開了追趕的步伐,其主要表現為:在汽車、消費品以及包括航天業在內的高科技等行業,來自新興國家的跨國公司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報告指出,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上述深刻變化起到了推動作用,尤其是新興國家。而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使得美國公司的研發預算削減,令新興國家能更迅速地縮小差距。
報告最后強調了加強科學外交和科學合作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南方國家之間。
不過,報告也表明,新興國家要在研發領域追趕發達國家,依然要花大力氣。如在專利領域,美、歐、日三強仍保持領先。而在“該報告所采用的所有指數中,與專利相關的指數最深刻地體現了全球知識創造的不平等”;而發展中國家人才流失仍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江雷院士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米科技發展貢獻獎 2016-02-17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6屆大會審議并通過在中國北京建立“國際科技戰略研究與培訓中心”的決定 2011-12-02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承認高等教育學歷、文憑和學位地區公約》締約國大會在日本召開 2011-11-30
- 復旦高分子科學報告會暨于同隱教授百歲華誕慶祝活動舉行 2016-05-26
-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本科生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學術論文 2013-05-27
- 《自然》推出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 2011-01-12
- 賓夕法尼亞大學楊澍團隊 Adv. Mater.: 研發多模式力致變色液晶彈性體微管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