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昌緒與中國碳纖維研究
2010-12-13 來源:科學時報
師昌緒:想抓一抓碳纖維
2000年初,師昌緒對我說,中國的碳纖維上不去,影響國防科技和高新技術發展,關系到國家安全,不搞上去不行。師先生還說,他已近80歲了,80歲以后要少管點事,但“想抓一抓碳纖維”。他希望我“找幾個熟悉情況的人,認真研究過去碳纖維搞不上去的原因和今后應該怎樣去做”。
師先生長期從事金屬材料研究,碳纖維是他所不熟悉的領域,而且是一項技術難度很大的系統工程。師先生在快80歲的時候“想抓一抓碳纖維”,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精神境界。師先生的精神和勇氣也打動了我,當即表示愿意當師先生的助手,協助抓好碳纖維。師先生的意見得到當時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石定寰、材料處處長馬燕合、“863”計劃新材料領域首席科學家石力開等同志的支持,決定在“863”新材料領域立軟課題“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發展對策研究”,成立以師昌緒為組長的軟課題組,日常工作由我負責。師先生的呼吁也得到了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國家計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司局領導的支持。
2000年,師昌緒先生提出要抓碳纖維時,正是碳纖維研發處于最困難的低谷時期,許多研發單位基本退出了這一領域。
師先生把“說清碳纖維上不去的原因”視為重新立項的前提條件。但要說清楚碳纖維搞不上去的“原因”并不容易。我組織專家撰寫分析文章,羅益鋒、趙稼祥、蔡華蘇和張復濤的3篇文章在《材料導報》2000年第4期和第5期上發表,以編輯部名義寫了短評《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核心內容是以總結過去為切入點,找準我國碳纖維研制失誤的原因,以求在今后避免。短評由我起草,師先生逐句修改。但要深入總結碳纖維的失誤和教訓是困難的,一是原因復雜,涉及多個方面,不容易說清;二是涉及具體單位、人員時,中國文化的“含蓄”性決定了難以暢所欲言。
2000年8月28日,國家高技術計劃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總裝備部先進材料技術專業組、《材料導報》編輯部聯名在京召開“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發展對策研討會”,會議主題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為中國碳纖維事業出謀劃策”。會議反映出對歷史教訓的不同認識,在對諸如成績估計、決策失誤、部門分割、資金使用、創新能力以及原絲的重要性等方面均有不同見解,主要原因是不愿意本人或本單位的工作得不到肯定或受到批評。會議對歷史教訓仍取得4點共識,即對碳纖維的重要性和技術難度缺乏正確估計;投資嚴重不足,使用嚴重不當;形不成國家攻關隊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在此基礎上,師先生又領導我們繼續完成了《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發展對策研究報告》和《我國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及原絲研制、生產單位概況》,于2000年12月報送各部委。
以上工作對碳纖維爭取“十五”研究經費起到重要作用,但師先生認為火候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才能確!笆濉毖芯拷涃M的落實。2000年12月27日,師先生邀請有關部委同志在中國工程院開座談會,圍繞“十五”碳纖維研制目標、研究體制和經費來源進行座談。會議深入討論了經費來源問題,分析了各種方案,大家都支持由師先生給中央領導寫信,認為對于經費落實會有促進作用,關于體制問題,大家都認為很重要,曾提到要集中優勢力量,打破單位界線,組織國家隊,研制單位控制在2~3家,建立競爭機制,采用課題制,設立專家小組等。
2001年1月,師先生給江澤民主席寫了《關于加速開發高性能碳纖維的請示報告》。該報告產生較大影響,對以后的經費落實起到了重要影響。
2001年10月,科技部決定設立碳纖維專項,當年11月成立了專家小組,由中科院化學所副所長徐堅任組長,北京化工大學徐華任副組長。2002年2月26日科技部高新司召開“863”計劃新材料領域“十五”安排通氣會,師先生針對碳纖維專項再次提出:一是目標要明確,二是組織形式要創新,要推行聯合,不能有門戶之見,不能形成“瓜分體制”,支持建設高水平的分析測試平臺,支持建立公平、公正、高透明的取樣評價體系。
為了確定碳纖維研究目標,師先生決定再召開一次通氣會,把國防部門請來共同把關。2002年3月6日,會議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對纖維的質量和價格都要有約束,要考慮經濟規模的生產;目標要集中,要在原絲和高性能上下功夫;有質量和價格優勢的品種,要做重點;要吸收優秀人才,引入競爭機制,參加單位不能太多,避免分散等。2002年3月9日,專家組在太原開會,最后修改審定“‘十五’戰略目標”,并按此對戰略目標作了若干重要修改;叵肫饋,師先生主持的“通氣會”,可以說是在關鍵的時間討論了關鍵問題,提出了關鍵意見,對“十五”研究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2002年11月12日,師先生給基金委領導提出建議報告,并得到積極支持。2003年1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準碳纖維領域兩個重點項目,由“宏觀調控經費”資助。2005年碳纖維項目被批準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獲得了寶貴的基礎研究經費。
當我國碳纖維技術取得進展,產業化起步后,師先生立即把國產碳纖維應用提上日程,努力支持開展相關應用研究,并為此爭取專項經費,取得重要成績。
經過科技人員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碳纖維技術已取得重大進展,雖然還有諸多問題有待攻克,但我們已經可以不再受制于人。
(作者李克健系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曾任基金委綜合計劃局副局長、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常務副主任)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天大汪懷遠教授團隊 Carbon:量子點改性填料與改性碳纖維協同構筑新型雙向高導熱CFRP復合材料 2025-06-18
- 北化賈曉龍/楊小平團隊、南昆大王浩團隊 Compos. Part B ?匮C述:電磁技術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造中的應用 2025-02-21
- 東華大學陳志鋼教授團隊 AFM: 仿生設計碳纖維/二氧化鈦@聚吡咯光熱-電熱織物用于全天候海水蒸發 2025-02-15
- 常州大學王建浩教授團隊《Acta Biomater.》:藥物儲庫型聚合物納米膠束用于腫瘤長效治療的研究成果 2025-07-08
- 化學所劉國明研究員 PRL:高分子界面結晶新機制 - 介紹及一作解讀 2025-07-08
- 西南林大杜官本教授、楊龍研究員團隊 Nat. Commun.:碳化聚合物點誘導結晶域集成取向調控構建強健和堅韌水凝膠 2025-07-07
- 中國材料科學開拓者師昌緒院士逝世 享年96歲 2014-11-10